李娜姜山(李娜姜山赛场指导)

kinkin 2023-05-17 阅读:188

今天给各位分享李娜姜山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李娜姜山赛场指导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李娜、姜山结婚13年从未见过家长,产后大出血却不坐月子!这是为何呢?

李娜又在节目中自曝:和姜山结婚13年来竟从来没有正式的见过家长,不过仔细想来也不觉得意外!毕竟结婚这么多年来,姜山一直都欠李娜一场婚礼,两人从结婚到现在只是简单的领了结婚证,但是却一直都没有举办婚礼!

有正式见家长

婚后一直没有正式的见家长应该也和这个原因多少有些关系,不过姜山给出的理由却是:不想提!这些繁琐的见家长和办婚礼对于他们来说都太过于浪费时间,所以才会一再推迟!

生产经历

听了李娜的生产经历确实令人有些心酸,不仅仅是因为大出血的缘故,而是生产之后身边没有能够照顾她的人!

李娜在生完孩子之后,身边只有姜山,因为不用坐月子,所以连月嫂都没有请,家里面所有的事情都落到了姜山的身上,不仅要照顾产妇还要照顾刚出生的宝宝!

怎么评价李娜?

李娜的自身条件好,技术出色,打法也符合当今女子网球力量化的发展趋势。但他的稳定性不够,另外心理波动较大,心态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拥有热情是一件好事,但是热情同时意味着一些极端的情况。在这种情绪下她多次遭遇了极端的情况,这让她在一些重要的时刻不能展现出最好的自己。

作为一名女性能够在世界的顶级赛场上展现中国女性的风采,真的很了不起。李娜出道的时候一起有四朵金花儿,其他人表现并不尽如人意,而真正开的最为灿烂的一朵金花就是李娜了。

李娜是中国女网在单打上的突破。作为中国女子网球“金花一姐”的李娜以个性鲜明锋芒毕露率真务实著称。很多中国网友如是评价李娜,全国运动员都应当向李娜学习,自己靠本事挣钱吃饭,别假借“为国争光”名义靠纳税人养活;李娜言行更有利于改善中国运动员形象。

李娜从小就有“能吃苦、不叫苦、倔强、不服输”的拼劲。她6岁开始练习网球,1999年转为职业选手,从网球低级别赛事一路打到四大满贯,荣获WTA巡回赛等多项赛事冠军和2011年澳网女单亚军,创造了中国女子网球运动事业的多项第一,成为中国女子网球界的领军人物。

2006年,是李娜早期职业生涯辉煌的一年。这一年她在德国公开赛四强争夺中,首次战胜世界排名前十的选手,打进WTA一级赛四强。7月,李娜在温网比赛中创纪录地闯进了首个大满贯比赛的8强。在美国网球公开赛上,李娜打入了16强,这是当时中国选手在美网上的最佳战绩。

李娜是最棒的,在退役之后她还在为网球事业的发展与进步不断的探索和努力,谢谢李娜,谢谢孙晋芳,谢谢网管中心的同仁们。同时也谢谢观看我写文章的各位亲。祝你们工作顺利,恭喜发财……我爱李娜,我爱网球,我们大家一起努力,期待尽快出现更多的李娜们……。

网坛巨星李娜退役6年,结婚13年与丈夫交流少,为武汉捐款300万

李娜是中国网坛第一人,也是亚洲网坛女单第一人,她所获得的成就可谓是熠熠生辉,即使退役六年了,李娜依旧是球迷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在李娜职业生涯中,巅峰时期世界网坛排名第二,为中国带来太多荣誉,还是中国首位进入网球名人堂的球员,以至于在网坛中的其他的选手都被盖住了光芒,大家只对李娜这个名字耳熟能详。

李娜出生于湖北武汉,是一位地地道道的武汉人,老公姜山也是土生土长的武汉人,李娜在2007年单飞后,陪在身边的一直是姜山,姜山不仅是她的丈夫也是教练。

07年二人领证,姜山一直陪伴她到退役,让人记忆深刻的是2012年WTA悉尼战半决赛中,李娜大大咧咧的性格直接在赛中用武汉话训了姜山一顿,都说在感情中是一物降一物,好脾气的姜山在镜头前仍然是笑脸指点着李娜,球迷感慨遇到好脾气的丈夫也是一种幸福。

6年前李娜正式退役,退役后并未涉足网坛,而是选择低调的生活,直至去年,李娜姜山夫妻二人开始接一些综艺节目,在真人秀节目中,我们看到了他们夫妻在生活中是如何相处沟通的。

其实并非外界传的那么幸福,他们也是平凡人,和大部分夫妻一样,偶尔会发生一些口角之争,毕竟已经结婚13年了,李娜坦言俩人现在交流甚少,在家都是各玩各的。

但一些细节却又让人非常感动,李娜是一个性格倔强、强悍,也比较粗心的女人,但内心却非常敏感,姜山在节目中稍微说一些感人的话,她都会眼角闪烁泪水,姜山虽然被李娜说成是一个十足的直男,但俩人感情还是非常稳定的。

除此之外,李娜近日又被送上了热搜榜,这段时间大家都被疫情困在家中,而李娜在这特殊时期默默地为武汉捐款,前后四次一共为武汉捐款300万人民币。

北京一基金会在网上发布捐款名单,李娜先是为武汉捐款30万,第二天又捐了三笔,总计一共三百万,从运动员个人名义捐款来看,李娜应该是排在第一,女足王霜捐款60万,国足教练李铁100万。

丧偶式育儿?李娜称丈夫是第3个孩子,听不见儿女哭闹只顾玩手机

近期李娜参加了一档访谈节目,在节目中她对丈夫姜山的吐槽引发了很多妈妈的共鸣。由于特殊时期,李娜一家四口都宅在家中,24小时都能见面,一家人相聚自然是好事,但也有很多意料之外的麻烦。李娜直言那段时间的自己像养了3个孩子,而第三个孩子就是丈夫姜山。

李娜说做饭的时候本就手忙脚乱,但孩子却一直在找妈妈,她最庆幸的就是自己还有一丝理智,没有带着刀杀到客厅。

当李娜放下菜刀从厨房跑到客厅的时候,却发现丈夫姜山就坐在沙发上翘着二郎腿玩手机,任由两个孩子大声喊妈妈。

李娜本就是直爽的性格,看到忽略孩子只顾玩手机的姜山,她的火蹭得一下就上来了。

李娜委婉地告诉姜山"妈妈能帮忙的,爸爸也可以。"言外之意就是孩子有事叫妈妈的时候,你作为爸爸也可以帮把手。

但可能是李娜说的太过含蓄,姜山没有理解李娜话中的真正含义,只对孩子们说:"听妈妈的话。"

经历了上述的一切,李娜开始怀疑人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样。

很难想象在赛场上不留情面骂姜山的李娜,在生活中却有着和常人一样的无奈。

姜山和李娜的相处方式其实一直很受认可。姜山虽然只比李娜大两岁,但他是李娜的大前辈。李娜和姜山打混双,一起训练,一起逛街,李娜说:有时候姜山在我身边,我会忽然有种错觉,好像爸爸还在世,还在守护着我一样。

李娜在2004年复出时向队里提出的要求是姜山来做她的教练。

对李娜来说,姜山如师如友亦如父,他可以在赛场上成为李娜的出气筒,也能在赛场下变成李娜的保姆。

但姜山这个人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钢铁直男",他丝毫不懂浪漫,不会和妻子分享自己的生活,不会主动解决夫妻之间的矛盾。

李娜说姜山从来都不和她吵架,因为每次都是冷战,有一次甚至直接失联了12天。

姜山的朋友都说,李娜是唯一一个跟姜山生活了这么多年,还存活于世上的人,足可见姜山性格中的缺陷只有李娜能容忍。

看起来是姜山一直在包容任性的李娜,但其实是李娜在这段关系中做出了不少让步。

姜山见证了李娜逐渐变强,却在结婚后成为了李娜口中的小孩。

离开了赛场,姜山和李娜面对的是柴米油盐和两个孩子。

谁都想不到作为世界冠军的李娜也逃不过丧偶式 育儿 的命运。

先科普一下什么叫"丧偶式 育儿 ",简而言之就是明明是两个人的孩子却只有一个人在养,缺失的一方多为父亲。

丧偶式 育儿 并不是个例,而是一种普遍的现象。

以女艺人为例,很多女艺人在结婚生子之后就基本退出了一线,即使复出工作也要花费大量时间照顾家庭。

胡可嫁给沙溢后生了两个活泼可爱的儿子,在旁人眼里妥妥的人生赢家。但在综艺中,可以明显看出从照顾孩子洗漱到送孩子上学,家里的事情都是胡可一个人操持,沙溢很少帮忙。

胡可也说过,沙溢在家完全不做家务,"酱油瓶子倒了都不会扶。"

胡可想要复出进组拍戏时,沙溢却没给出足够的理解与支持,觉得她工作的时间太长,不能照顾孩子和家。

面对老公的质疑,胡可忍不住流下眼泪。或许沙溢没有想过,在事业黄金期沉寂几年生孩子,对一个女演员职业生涯是多么致命的打击,何况胡可这个年纪本就不被市场认可,很难接到好的角色。

同样丧偶式 育儿 的还有在《俺娘田小草》中扮演"马喜凤"的演员何翯。

何翯2017年生子,2018年就进组拍戏了。相比起一般的女演员,何翯复出的速度算很快了。但她能这么快复出的原因是:她是带着孩子进组的,白天拍戏晚上带娃,丈夫严重缺位。

要说丧偶式 育儿 ,就不得不提何洁,据说这个词就是因为何洁和赫子铭才火的。

何洁和赫子铭离婚在当年闹得沸沸扬扬,双方互撕了很久,何洁自称离婚的一部分原因是丧偶式 育儿 。

生孩子后,何洁很快把自己的身份转换成了妈妈,牺牲了大量工作的时间陪孩子。但赫子铭却没有意识到成为人父需要承担起的责任,该打 游戏 打 游戏 ,该健身健身,和当爹之前毫无变化。何洁难以接受单方面的付出,最终离婚。

说了几个女明星的例子,再来看看男明星,比如这位前段时间被网友狂喷的洪天明,可能有人不认识他,那说出另一个名字你们一定认识:他是洪金宝的亲生儿子。

在综艺的一个环节中,妈妈的航班要比爸爸和孩子的早,大家一脸迷茫不知道为什么要和家人分开的时候,洪天明开口了,他说"妈妈应该是先到那边去准备东西,让我们再过去享受就好了"。

一旁的戚薇立刻反对:没有应该。

孩子是两个人的,凭什么妈妈一个人承担所有事,爸爸就只需要享受了呢?

这档综艺的片头还采访了很多年轻的素人妈妈,大部分人在生孩子之后就失去了属于自己的时间,24小时全年无休。

而爸爸每天带孩子的时间不超过1小时。

有的人超过10分钟就开始烦躁,把孩子推给母亲。

而她们的付出并不会被理解,甚至会被说"不就是做家务吗?""带孩子有那么难吗?"

有一位妈妈说,希望下辈子妈妈和爸爸互换,没自己体验过永远不知道当妈的难处。

丧偶式 育儿 这种畸形的婚姻关系常常被美化成"男主外,女主内",实际上也不知道每天都在忙些什么,忙到连孩子是哪个班的都记不住,就像杨笠说的:"他们那么普通,却又那么自信。"

更让人无奈的是,大部分女性对丧偶式 育儿 无力反抗,生气之后也只能选择接受,抱着为了孩子凑合过下去的想法,一次次降低对另一半的要求,亲手埋葬了自己对美好婚姻的向往和追求。

保底6亿,李娜到底有多传奇?

距离陈可辛执导的电影《李娜》杀青已经过去2年,相关信息终于有了新的进展,关键词却让人忧心忡忡。

根据欢喜传媒昨天发布的公告来看,发行方和制片方签了一个 保底协议 ,金额高达 6亿 元。

据说这部电影的成本高达3个亿,但高投入 高回报在哪都是铁律,影视行业更是屡屡中招。

更何况,陈可辛的《夺冠》最终票房也不过8亿多点。换句话说, 改名为《独自·上场》的《李娜》,至少要比肩甚至超过《夺冠》的成绩,华文映像才有可能不赔钱。

如今的电影市场,票房就跟 娱乐 圈中的观众缘一样,都是玄学。所以《独自·上场》最终的数据,还是要等到电影上映才能揭晓。

今天就从电影发布的 3张海报 入手,全方位回顾一下李娜的一生。

1982年,李娜出生于湖北武汉。她的父亲曾是一名羽毛球运动员,李娜最开始打的也不是网球而是羽毛球。

在小学二年级那年,李娜被网球教练相中,自此才走上了这条少有人走的路。

海报设计的台词是李娜问父亲,是不是因为他没拿过冠军,所以要她替他拿?像极了现在流行的一种说法: 有一种鸟自己飞不高甚至不会飞,就拼了命地让下一点使劲飞。

但根据李娜在过往采访中的说法,父母对网球不仅不甚了解,而且当年让她参加 体育 项目的初衷也很简单:身体 健康 。

如此看来,这段情节的设定,很可能是为了丰富李娜的过往。更直白点说,是为了给她最初的“不热爱网球”找一个台阶下。

李娜的父亲或许并没有给过她太大压力,但父亲的离开确实给李娜造成不小的打击。

除了 情感 上的打击,父亲的去世还给李娜出了一道难题:打网球的信念没有了,家里却因父亲的病欠下巨额债务。

所以李娜打球的目的,从最初的身体 健康 和让父母安心,一夜之间变成 还清家里债务 。

对于14、5岁的李娜而言,父亲的离开和母亲另组家庭,都是大事。在这个时候能获得去美国网校待10个月的机会,意义自然不仅仅是学习,更是喘息。

就在那一年,年仅16岁的李娜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出了海报台词的原句。

可问题在于,当时的中国网球还处于一个相对保守的阶段,那边的莎拉波娃在16岁时已经在日本拿到职业生涯中第一个巡回赛冠军,而李娜在18岁,也就是2000年的时候才摸到大满贯比赛的门槛。

更要命的是,随后不久,李娜的身体还出了问题。

2002年,李娜带病参加亚运会,赛前打了封闭不说,还被临时通知跟姜山(队友兼恋人,现在的老公)被拆分开来,只为了带着新搭档多包几个奖牌。

最后的赛果是各自拿到冠军季军,颁奖时被扇的那一巴掌也是名场面。只是不知道,这段 历史 会不会被拍进电影里?

后来就是李娜和姜山提交了退役申请、一起去华中科大读书,过了几年美哉美哉的学生时光,直到孙晋芳的出现。

当时全运会举办在即,网球队又极度缺人,即便如此,对网球兴趣寥寥又失望过的李娜,还是不想回去。

身为国家 体育 总网网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的孙晋芳,只用一句话就说服了李娜:

无独有偶,《夺冠》中郎平对朱婷也说过差不多的话。而孙晋芳,和郎平是一个时代的女排选手。

选择为自己打球的李娜,在2008年旧伤复发之前,世界排名已经到了第16位。这个成绩放在中国选手中,已经是当时最高的世界排名纪录。

可当时摆在李娜面前的,除了旧伤,还有举办在即的奥运会。

怎么办?是听从国内专家的意见保守到奥运会后再手术?还是听从德国专家的意见立刻手术?

选择了后者的李娜,在那届奥运会上的成绩是女单四强。

而在08年奥运会后,孙晋芳 再一次 改写了李娜的命运:让4名女子网球运动员“ 单飞 ”,其中一个便是李娜。

开销之庞大虽吓人,但 简单的目标更诱人。因为只有目标变得简单,一个人才能保持专注、心无旁骛。

从那天以后,李娜唯一要做的事,就是好好打球。而李娜在那之后的成绩和光芒,也变得愈发耀眼:

那一天,李娜创造了 历史 。而 父亲没能看到这一刻,也成了李娜最大的遗憾。

如果不了解李娜,或许能看懂前两张海报,但一定看不懂这第三张到底在说些什么。

网球对于李娜而言,是任务、是责任、是技能,唯独不是快乐。这和起初的被动选择有关,也和她后来的经历有关。

一个并非始于热爱的职业,最后登了顶,当事者难免会出于报复心理产生飘飘然的感觉。 尤其是取得成绩后的李娜,广告、代言接到手软不说,且个个的金额都高得吓人。

所以在高光时刻后长达 15个月 的时间里,李娜的状态都差到让人不敢相信。好在教练洞察到问题的根源,让李娜卸掉了心中的包袱不说,还学会了享受网球——享受比赛的乐趣,享受赛后的荣誉。

2014年,是海报上的时间点,也是李娜获得“最后胜利”的年份。那一年,32岁的她成为澳网 历史 上年龄最大的女单冠军。2月,李娜在世界上也排到了第二名。

9月,李娜膝盖上的旧伤迫使她退役;11月,她的比赛积分被清零、世界排名也被清除。

那句“我唯一的敌人就是我自己”,至此才显露出真正的含义。

李娜的成功是不可复制,就像每一个结果背后都有一连串的原因一样。

但把她的故事拍成电影,除了励志,还有很多可以挖掘的地方。

李娜的性格很直,曾在比赛上因为忍受不了观众的聒噪当场发飙。

这一幕和那个著名的嘴巴子一样,不知道会不会被拍出来。

但在《夺冠》中,女排失利时观众席上同胞们的失态,虽被静了音但也能从口型中get到那些不堪入耳的话语。

那次事件让李娜的形象受到很大影响,但风评却随着她的成功而有了明显的变化。

所谓“高情商”和“低情商”的区别,有时只在话语权多少而已。

说到这里,不禁再一次想到《夺冠》中的一句话:

这句话是否是郎平本人亲自说过的,不得而知。但这其中强调的 民族自信,确实是急速发展的我们所急需的。

除了上述提到的,李娜和姜山的爱情也是她故事中的一大亮点。在电影《独自·上场》中饰演姜山的人,是胡歌。

现实中的姜山和李娜讨论战术时会被骂;

李娜在赛场上发挥失常时会对着姜山怒吼;

这些如果被拍出来,估计会看起来很有喜剧效果。而姜山身上最难能可贵的地方,莫过于深情的陪伴。

在李娜的故事里有那么多关键词,不知道陈可辛导演最后会选择什么作为故事主线。

如果说“价值观”是贯彻了《夺冠》的真正核心,那么从目前透露的信息来看,“ 孤独” 应该是李娜故事的主要组成部分。

正如预告片说的那样:

李娜的配偶大家有一定的了解吗?

相信大家对李娜这个网球天才是有一定的了解的,他在网球职业运动生涯当中可以说是战无不胜。那么这么优秀的一个网球运动员,他的配偶肯定也是非常优秀的,李娜的丈夫是著名网球教练员,他曾经也是湖北网球队的队员,而且是2010年度湖北最佳教练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李娜的丈夫姜山。

姜山以前也是一名很优秀的网球运动员,他曾经也夺得过全运会团体金牌,混合双打金牌,国内排名是很靠前的,但是后来他成为李娜的专职教练。我们都知道李娜在他的职业生涯当中,从002年~2004年退出过两年的时间,这两年的时间当中,李娜与江山一起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的新闻专业,等到毕业之后,他才选择再次付出征战网球职业生涯。李娜和姜山是在1995年的时候认识的,那个时候他们都是湖北网球队的队员,当时江山是青年队的一个主力,而李娜还不那么出名,她只是一个二线队的小队员,姜山是国内的顶尖网球选手。

曾经获得金牌的时候,李娜还只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小女生,李娜认为姜山是自己的偶像,她和姜山一起混打的时候,慢慢的从仰慕转化成了爱意。在一年的情人节,李娜直接送给姜山一盒巧克力,想要看一看姜山的反应,很明显姜山也是喜欢李娜的,但是因为当时有明确的规定,运动员之间是不能谈恋爱的,于是他们两个人的感情只能保持地下恋。在2004年李娜正式复出的时候,国家队为他配备的教练无法与他磨合,只能选择姜山当自己的教练员,在姜山的指导之下,李娜突飞猛进,并且获得16强以上的好成绩,在2006年的1月份,李娜和姜山走入婚姻的殿堂。

以上这个观点仅代表小编个人的见解,如果任何错误,敬请谅解。

李娜姜山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李娜姜山赛场指导、李娜姜山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