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节岛雕像(复活节岛雕像下半身)

poipoi 2023-04-12 阅读:155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复活节岛雕像,以及复活节岛雕像下半身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复活节岛雕像(复活节岛雕像下半身)

在复活节岛上的1000多尊巨石像,究竟是从哪里来的?

提到复活节岛,人们第一时间想起的就是岛上那1000多尊巨石像。仅有大约5000人生活的小岛上有着上千尊巨人石像,这无疑让人感到吃惊,于是便有人猜测它们是外星文明的遗迹。那么,事实真是如此吗?

1000尊巨石像从哪来的?

复活节岛面积约117平方公里,形状是不规则的三角形。它是一座孤岛,离智利3000多公里,距离最近的有人生活的岛屿也有2000公里。

或许我们可以用“荒凉”来形容复活节岛,岛上仅有几千居民,土地贫瘠、资源稀少,没有高大的树木。可就是这样堪称“寒碜”的岛上,却有着遍布全岛的巨石雕像。

当地人将这些巨大石像称为“摩艾”,摩艾相当巨大,一般有7-10米高,最高的有20多米,重达上百吨。它们雕工精湛、造型奇特。根据考察,其雕凿时间大约在公元1100-1680年之间。那么,究竟是谁雕的石像?目的是什么?

对于这些问题,人们做出了许多猜想,其中比较离奇的一种是外星文明假说。

该说法称,当时生产力低下,人类很难用原始石器雕刻如此巨大精致的雕像,这些石像是更高文明的外星人制作的,后者出于某种目的选择了复活节岛建造这些巨石像。

摩艾真是外星文明的遗迹吗?显然这个说法没有得到太多的认同。得到最多认可的说法是,石像是岛上的土著雕刻的。

传说在那个时期,岛上的居民相信石像象征着自己的信仰永恒,也为了证明自身实力以及威吓敌人,便按照祖先、崇拜的神、死去酋长的模样,费尽心思地雕凿摩艾。

考古学家推断,雕凿1个摩艾至少需要30个工人每天工作8小时,大约耗费一年时间。可见,当时的他们是非常虔诚的。

雕凿摩艾时,人们就地取材,用凝灰岩、火山岩做材料,用珊瑚做眼白,用黑曜石做眼珠,用黑曜石做雕刻工具,最终打造出巨大的石像——摩艾。

有的摩艾头上会有红色“帽子”,这部分的材料来源于Puna Pau火山。人们在雕凿好石像后将其运到海边,放到祭台“阿胡”上,再扣上红帽子,一尊摩艾就完工了。

问题又来了,沉重的石像是如何被运到海边的呢?要知道,岛上可没有现代那些好用的机械设备。

根据实验,考古学家认为,当时的土著会在路上铺草,用撬棒、绳索等将石像放到大雪橇上,随后通过拉、撬等方式逐步运输石像,运输的过程需要花费数月。

此外人们也发现了,并非所有石像都是好端端地立着的,有些被放在“阿胡”上,有些则是倒在地上,除了天灾原因外,背后的因素跟这座岛的历史有关。

复活节岛:从桃花源变成“死亡岛”

了解复活岛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其实它并不是一开始就这么贫瘠的。

复活节岛在1722年的4月5日被探险家雅各布•罗格文发现,那天是西方的复活节,于是小岛被称为复活节岛,但土著管它叫作拉帕努伊岛。

最早生活在复活节岛上的人来自波利尼西亚群岛,他们带来了鸡、芋头、甘薯等食物,并在这里扎根生存。

作为一座火山喷发形成的岛屿,当时的复活节岛可以说是一块宝地,火山都是死火山,而且土壤肥沃、森林茂密,还有成群的海鸟。

这对于人们来说就像天堂,他们在这里种植农作物,并且砍伐棕榈等树木造船,乘船出海捕鱼,让自己的航海技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人们能吃自己种出来的粮食,还可以吃鲔鱼、海豚等鱼类,还能把棕榈结出的果实酿成酒,这样的日子就像是生活在桃花源里一样,无忧无虑。

满足了温饱问题后,岛民开始追求精神上的满足,便开始雕凿巨石人像纪念当年登岛的领导者,并将这些巨石像面向大海摆放。

如果日子一直这么过下去似乎也不错,但是神仙日子还是逐渐走到了尽头。不断增长的人口和有限的岛上资源之间,终于发生了冲突。

岛上人口最多的时候达到2万人,岛民分裂出了许多部落,发展各自的文明。他们依旧会使用岛上的材料雕凿摩艾,但目的是彰显祖先的强大、证明自己的实力。

当部落出现冲突斗争一番,胜方可能会将败方的摩艾推倒在地,以此表示自己获得了绝对的胜利。

历史再往后发展,岛上的资源显得愈发窘迫,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棕榈越来越少了。棕榈被越来越多的岛民砍倒造船、搭房、运输石像、烧火,历经这么多年的消耗,数量所剩不多;

并且,它们从种子到发芽、长成大树,需要花上十多年时间,新生的速度根本赶不上人们取材的速度。

拉帕努伊房屋

当棕榈以及其他几种树木消失,不同部落之间愈发势同水火。没有了大树,居民无法造船出海捕捞,也没有鸟类动物愿意停留在这里。海边的贝壳因过度捕捞几近消失,人们只能依靠岛上仅有的农作物生存。

在饥饿之下,他们为了争夺资源而频繁发动战争,越来越多的摩艾被推倒,象征着神力的眼睛也被抠了下来,甚至有人开始吃人。

据说复活节岛岸边有个洞穴,名为“安娜凯坦加塔”,意思是人在洞里被吃掉。发现复活岛的那一年,向导还听到当地人说了句“你妈妈的肉还在我牙缝里呢!”。

显然,到后来,岛民对摩艾的崇拜已经消失得差不多了。在推倒摩艾的同时,想要逃离这座岛屿的人开始信仰长得像鸟一样人,也许是希望自己能像鸟一样拥有翅膀飞离这里。

昔日桃花源成了“死亡岛”,岛民并没有如自己所期盼的那样逃离,反而是这座小岛见证了他们的悲惨未来。

1722年的那次发现,似乎成了复活节岛被外来者侵略的钥匙。50年后,西班牙航海家强迫岛民承认小岛属于西班牙。

再之后的几十年里,不断有探险家、船队(包括海盗船)经过这里,其中部分或是侵犯岛上的女性,或是将年轻力壮的岛民当作奴隶贩卖。在岛民最少的时候,岛上的人口数量仅有111人。直到1888年复活节那天,智利政府宣布占领复活节岛,随着时间流逝,现在的复活节岛才展现在我们眼前。

[img]

复活节岛雕像有哪些意义?

雕像到底代表什么,一直没有得到准确的解释。有人认为它们代表神,但现在更为流行的解释是,它们是受尊敬的祖先,即部落里死去的长者。一些雕像可能是在他们活着的时候就雕刻好了,只是在他们死去之后才真正完成并被安放到位。竖立雕像导致了对木材巨大的需求,这甚至是整个雕像群倒塌的一个间接的原因。森林被大量采伐,土地大片枯竭,人口严重过剩,结果就导致饥饿和战争。战争之中,这些祖先的雕像自然成了敌对部落攻击的目标。

1722年,第一批欧洲人来到岛上时,这些雕像还完好无缺。50年之后,它们却被推倒了。值得注意的是,雕像大部分是被人从后面推倒的,这样可以遮盖住雕像的眼睛。而那些往后倒下的雕像,其眼部也被重击并被擦掉了颜色。今天,其中的几个已被修复,并且被重新安放到原来的平台之上,而且还加上了眼睛和头饰。它们一字排开,凝视着复活节岛:目光稍梢向上,以避免使人不安。它们的存在,有力地证明了这样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在根深蒂固的信仰的驱动下,岛上的人们动用了有限的人力,采用了相对简单的技术,竟然取得了当时所能达到的最伟大成就。

复活节岛上的巨型石像到底是谁建造的?

在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上,人们经常会发现奇奇怪怪的建筑或事物,不过有一部分是人为建造的,但有的却不知来源,就比如复活节岛上的巨型石像。那么,复活节岛上的巨型石像到底是谁建造的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了解下复活节岛上的石像。

复活节岛石像最初在1722年发现,当时航海家罗格文发现了一座岛屿,因为那天正是复活节,所以该岛也被称为复活节岛。在登陆到复活节岛时,罗格文发现岛上有上千尊石像,这些石像大多都非常庞大,且都是半身人面。根据计算,数千尊石像中,有600多个石像是规则排列的,似乎人为一般。

复活节岛上的人面石像体型存在差异,大的石像能达到23米左右,而小的雕像也有近30吨,可见复活节岛上的石像所用石材是非常巨大的。虽然岛上的石像很多,但它们的面貌却异常相似,基本上都是长耳、高鼻和眼睛深凹的特点。

复活节雕像在1722年被发现,但是直到1888年,复活岛正式归属于智利,这才引的世界各地的生物学家、考古学家等纷纷前往。在对这些石像进行分析和检测后,也确定了石像建造于公元1100-1680年,而石像的原料产地则是在附近火山口处。通过顺藤摸瓜,专家也在火山口处发现了各种未完成的石像。

虽然从石像的雕刻以及火山口未完成的石像,我们可以认为是人为建造的,但是对于这些石像的建造原因、如何搬运、怎样雕刻等众多问题依旧困扰着世界各国的专家。就比如石像最大的有23米高,那么在没有先进工具的年代,这是如何建造的。每块石像平均有60吨左右,那么石像的搬运又是如何完成的。

对于复活节岛上神秘石像的问题,专家进行了细致的调查,于是发现了石像下方的神窑中存在人类的尸体残骸,所以石像很可能是用来祭祀的。不过也有人表示岛上的石像是自己走过来的,这种想法本身就是不切实际的,毕竟石像是不能自行雕刻的,那它又是如何自己走过去的。

那时候没有先进的搬运工具,专家再次想到了圆木和绳子。但是在石像建造的年代,首先绳子基本上不存在,而岛上的情况不容乐观,不仅植物逐渐减少,圆木的原材料也少得可怜,当时人们饭都吃不上,耗费大量尽力去建造石像显然是不太可能的。

现如今复活节岛石像的秘密依旧没有答案,因此,复活节岛上石像的秘密还有待查证。

复活节岛雕像有哪些特点?

复活节岛土地贫瘠,属不毛之地,除了长草可以养羊,谈不上有规模的农业。岛上居民除了靠海吃海,捕捞龙虾和金枪鱼,多以旅游业为谋生的主要来源。与这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最为和谐的,恐怕要数岛上随处可见的雕像了。高大粗犷,保持着原始人神秘氛围的雕像久经风风雨雨,它们在晨光微熹中醒来,抖落身上一夜的露水,任清凉的海风拂去脸上的倦容,用深情的目光凝视着这块熟悉的土地。它们对这里发生的一切都铭记于心,但它们永远保持着沉默。

雕像的形状和造型容易识别,它们被刻出了头部和上身,往下只刻到腰部。头部的雕刻最为精细,典型的特征是略为突出的嘴、鼻子、下巴,以及突出的额头。头部后面通常是平的,但两边拉长的耳朵则十分显眼。雕像雕有肩膀和手臂,但手臂只雕了一部分,即只是在肚脐下的位置,横向雕有手臂的浅浮雕。雕像的指尖伸出,指向一个椭圆形或方形的某个部分,这个椭同形或方形的东西,被认为是一块缠了腰带的褶皱。雕像的背部,有的以浅浮雕的方式雕着直线、曲线和螺旋线,可能是代表身份地位的文身图案。岛上没有任何两座雕像是相同的。所有这些事实,都表明了它们可能是个人的肖像,也可能是部落的长者。

就大小而言,复活节岛的一些雕像,是有史以来雕刻人像中最大的,其高从两米到近十米不等。竖立起来的最人的雕像,叫作“帕罗”,它原来位于岛屿海岸边上的典礼平台上,重达82吨。在所有雕像中最大的那尊,被遗弃在拉诺拉拉库采石场中。它长有20米,如果完成的话,将重约270吨。

复活节岛雕像是怎么来的?

与古玛雅文明之谜相对应的,还有复活节岛上的巨型石雕人像之谜。

1722年,当荷兰探险家雅各布·罗杰维于复活节到达这个小岛时,发现岛上有成百上千的巨大雕像,很多巨石人形雕像头上都戴着巨大的红色石块的“帽子”,其中有些雕像比三层楼还高,当地的土著居民把这些雕像称为“莫埃”。罗杰维后来写道:“这些石像使我们感到震惊,因为我们无法理解这些人是如何把这些石像建起来的,要知道它们的高度及相应的厚度都达到了30米。”

直到现在人们也无法想象,这些远离大陆、不懂任何机械知识的岛民,是采取什么方法建起这些巨大雕像,并在雕像头上覆盖圆柱形的巨石。每个知道这些巨大石头雕像的人都情不自禁地问:是谁建造了复活节岛上的巨大雕像?他们为什么要雕凿这些雕像?

一些科学家相信它们出自波利尼西亚移民之手。这些移民可能是从马克萨斯群岛中的某个岛屿出发,向西航行,经过长途跋涉之后运到了复活节岛。如挪威科学家托尔·海尔达尔在1940年左右提出,是南美的印第安人曾定居于复活节岛上,并建造了这些雕像。为了验证自己的观点,海尔达尔决定建一个简陋的木筏,并孤身穿越太平洋。

海尔达尔发现复活节岛上的居民中流传的神话与秘鲁古印加人的神话之间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复活节岛的居民尊崇一位白皮肤的神——“提基”为他们的始祖;而在印加人的传说中,他们的祖先曾把一位白皮肤的神“康—提基”逐出秘鲁,赶到了太平洋中。

18世纪,当第一批欧洲人到达复活节岛时,他们惊奇地发现岛上除了棕皮肤的波利尼西亚人外,还有些白人居民。提基和康—提基肯定是同一个神,而岛上那些白人居民自然应当是他的后代。

岛上还流出着一些口头传说,如曾经有一个“耳朵很长”的民族,他们在耳朵上打洞,在耳垂上挂重物,人为地把耳朵拉长。这些耳朵很长的人统治了小岛,直到那些短耳朵的人感到不满,起来推翻了他们。由于“莫埃”雕像几乎都是长耳垂肩,海尔达尔以此认为它们是由那些“长耳人”建造的。岛上居民传说他们来自东方,那儿只有一望无际的大海以及肉眼看不见的南美洲大陆。

海尔达尔决定效仿那些长耳人以及提基和康—提基,乘坐用轻木做成的木筏,横渡太平洋。他们在厄瓜多尔按照印第安人的做法建造了木筏,将船命名为“康—提基号”。1947年4月,在海上漂泊了101天以后,6个人都安然无恙乘坐木筏停靠到了塔希提岛东面一个荒无人烟的南太平洋小岛上。海尔达尔用“康—提基号”的航行证明,古人可以用一只简陋的木筏横渡太平洋。但是这还只是一种可能性,并不能由此证明真的发生过这样的事情。海尔达尔还需要更多的证据来证明南美洲人确实曾在复活节岛上生活过。

不过,在1955年海尔达尔又一次组织的复活节岛之旅后,与他同行的科学家普遍对他的理论产生了怀疑。

因为这时候放射性同位素已经被用来确定古代遗迹的准确年代。通过放射性碳元素测定,早在公元5世纪之前,岛上已有人居住,而最早的“莫埃”雕像经测定始建于公元900~1000年之间。但是秘鲁和玻利维亚高原上的蒂亚瓦纳科文化(海尔达尔认为复活节岛的居民即来源于此),却直到公元1000年前后才开始对南美洲的沿海一带产生影响。在这些南美洲的居民还没有来到高原上的时候,他们如何能够渡过太平洋呢?而且人们在复活节岛上考察时并未发现任何陶罐或纺织品——这两者是秘鲁文化的标志性产品。相比之下,考古学家们在加拉帕戈斯群岛(太平洋群岛中的一个,靠近南美洲)却发现过大量的碎陶片,至少其中的某些是出自在印加人之前生活在南美洲的人之手。

植物学家们发现复活节岛上的芦苇与秘鲁的芦苇属于不同的品种。被海尔达尔认为源自南美的甜番茄,植物学家们则认为它们可能是从波利尼西亚传过来的。

语言学分析表明岛上居民的语言中的许多单词与波利尼西亚语中的对应词非常相似,它们之间的些微差别可能是由于长年隔离而造成的。他们的文字也更接近于波利尼西亚而非秘鲁的文字。

对骨骼进行测量的结果也表明,复活节岛上的居民更接近于东南亚人而非南美洲人。大多数科学家认为早期到过复活节岛的欧洲人关于白皮肤居民的描述是不符合事实的。其他一些人如著名的观察家库克船长则说:“就肤色、面貌和语言而论,他们和西面一些岛上的居民非常相似,毫无疑问他们属于同一种族。”

许多科学家认为有关提基和康—提基的古老传说不足为凭。他们对这些东西“采取一种半信半疑的态度”,他们批评说海尔达尔在利用口头传说时断章取义,只强调了那些能够支持他的理论的部分,却忽视了其余的东西。例如,他对复活节岛的首位国王霍图·马图阿来自希瓦瓦岛这一传说就只字未提。希瓦瓦岛是马克萨斯群岛中一座毫不起眼的岛屿,位于复活节岛西北3379千米。人们对“康—提基号”极富戏剧色彩的远航也提出异议。一些人提出,生活在印加人之前的印第安人使用桨,而不用帆,而且秘鲁海滨一带的沙漠也不可能提供制造木筏或独木舟所需的轻木。再者,“康—提基号”曾被拖离海岸93千米,这就使它避开了洋流,这些洋流本来有可能把海尔达尔送到巴拿马海岸的某处,让他根本到不了波利尼西亚。不过海尔达尔还是功不可没的。正是他开创了前往复活节岛的科学考察活动,还带去了一批科学家,并允许他们开展不带任何成见的研究。

波利尼西亚人最早来到复活节岛这一观点得到了普遍认同,这至少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那些巨大雕像的成因。祖先崇拜在波利尼西亚非常普遍,因此那些莫埃雕像可能是由岛上的部落或家族建立起来的墓碑,用以纪念他们的先人。马克萨斯群岛还有一种传统,就是在死者的雕像上放一块石头,以示哀悼。莫埃雕像头上的红石头可能由此演化而来。

关于这些巨大雕像还有另外一个谜,许多雕像都从它们的基座上倒下来了,有些还显然被人故意砍掉了头。当罗杰维于1722年到达该岛时,这些雕像还好端端地屹立着,而当库克于1784年到达时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在1722~1784年之间,是谁故意推倒了它们? 海尔达尔推想,可能“短耳人”反抗长耳人统治者时连同他们的雕像都推翻了。不过这个猜测缺乏考古学方面的证据,没有任何迹象能表明,在复活节岛的那一时期或任何其他时期,曾经突然受到过新文化的影响。

多数科学家认为,生态危机使复活节岛的居民为了日益匮乏的资源而自相残杀。当那些最大的巨石雕像于16世纪被建造起来时,人口的过度增长和滥伐森林已经构成相当严重的环境灾难。这种无节制地建造雕像的狂热行为,可能就表明了人们日益强烈地希望神的力量出面干预,当他们的祖先对这一切无动于衷时,人们就失去了对他们的信仰,并愤怒地把雕像推倒。在20世纪60年代,一些科学家(包括海尔达尔考察队的成员),修复了一些倾斜的莫埃人像,将它们重新安放在基座上。现在它们仍屹立在那里,俯视着岛上的居民以及络绎不绝的游人。

在它们的脚下,就是波涛汹涌的太平洋。

复活节岛雕像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复活节岛雕像下半身、复活节岛雕像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