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藏原羚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藏原羚角和藏羚羊角区别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藏羚羊和藏原羚的区别
藏羚羊
成年雄性藏羚羊脸部呈黑色,腿上有黑色标记,头上长有竖琴形状的角用于御敌,角长笔直,角尖微内弯,一般有50-60厘米。而雌性藏羚羊没有角。藏羚羊的底绒非常柔软。四肢匀称、悉亩强健。尾短小、端尖。通体被毛丰厚绒密,毛形直。雄性的头、颈、上部淡棕褐色,夏深而冬浅,腹部白色,额面和四条腿有醒目黑斑记,雌羊纯黄褐,腹部白色。
藏原羚
个体较小,体长不超过1米,体重不超过20公斤,体格矫健,四肢纤细,蹄狭窄,行动敏捷。吻部短宽,前额高突,眼大而园,耳短小,闷陆嫌尾短,雄性有一对较细小的角,雌体无角。通体被毛厚而浓密,毛形直而稍粗硬,特别是臀部和后腿二侧的被毛硬直而富弹性,四肢下部被毛短而致富,紧贴皮肤。吻端亦披毛。头额、四肢下部色较浅,呈灰白色,吻部、颈、体背、体蚂手侧和腿外侧灰褐色,臀部白色,尾背黑色,尾下及尾侧白色,胸、腹部,腿内侧乳白色。
藏原羚属于保护动物吗?
藏原羚属于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藏原羚(学名:Procapra picticaudata):又叫原羚、小羚羊、西藏黄羊和西藏原羚等。
藏原羚是典型的高山寒漠动物,栖息于海拔3000至5750米之间的高山草甸、亚高山草原草甸及高山荒漠地带。主要以莎草科和禾本科植物及经绒蒿等草类为食,但耐粗食的性能不如藏羚。清晨,傍晚为主要的摄食时间,同时也常到湖边,山溪饮水,在食物条件差的冬春季节,则白天大部分时间在进行觅食活动。
青藏高原特有种,有"西藏黄羊"之称。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藏原羚适应性强,抗病能力强,性情温驯活泼,容易接近驯化。
藏原羚以各种草类为食,主要以莎草科和禾本科植物及经绒蒿等草类为食,但耐粗食的性能不如藏羚。清晨,傍晚为主要的摄食时间,同时也常到湖边,山溪饮水,在食物条件差的冬春季节,则白天大部分时间在进行觅食活动。人工养殖可适当添加精料,每天早晚各投饲料和饮水一次。
形态特征:
藏原羚体形比普氏原羚瘦小,体长84~96厘米,体重11~16千克,仅雄性具角,角细而略侧扁。耳朵狭而尖小。四肢纤细,蹄窄;被毛浓而硬直,脸、颈和体背部呈土褐色或灰褐色,臀部具一嵌黄棕色边缘的白斑,其背部暗棕色,腹面、四肢内侧及尾下部白色。
生活习性:
藏原羚为闷棚典型的高原春粗动物,结群活动,栖息的海拔高度在3000~5100米之间,范围广泛,各种草原环境中几乎都可以生存,但一般多见于高寒草甸和干草原地带,在高原荒漠和半荒漠景观中数量较少。特别喜欢草本植物生长较茂盛和水源充足的地方,但活动范围不十分固定,经常到处游荡。
藏原羚以各种草类为食,主要以莎草科和禾本科植物及经绒蒿等草类为食,但耐粗食的性能不如藏羚。清晨,傍晚为主要的摄食时间,同时也常到湖边,山溪饮水,在食物条件差的冬春季节,则白天大部分时间在进行觅食活动。人工养殖可适当添加精料,每天早晚各投饲料和饮水一次。
藏原羚适应性强,抗病能力强,性情温驯活泼,容易接近驯化。
但在不同季节会结成不同大小的群体。通常冬春季的群体较大,常常是数十头,有时形成上百头的大群;夏秋季节则结成几头到十扒罩镇几头的小群,也有单独活动的个体。它的嗅觉不算灵敏,但听觉和视觉极好,性情机警,遇到天敌后会迅速地逃遁,到一定距离后停下回头凝望,奔跑的姿势比较特殊,看起来好像一颠一颠的,然后再继续奔逃,或者在原地休息、进食。
藏原羚和藏羚羊的区别是什么?
1、大小不同:一般藏饥慎原羚看起来要裂高比藏羚羊要小,可以通过肉眼进行识别的。
2、身体特征不同:藏原羚的屁股上有一块白色的心形的毛,而藏羚羊则没有。
3、颜色不同:藏原羚的艳偏青,而藏羚羊的色偏红偏暖。
4、耳朵不同:藏原羚的耳朵总烂源敬是竖着,而藏羚羊的耳朵相比就没有那么显眼。
藏原羚简介及详细资料
形态特征 藏原羚
藏原羚全长91~105厘米,肩高54~65厘米,重量13~16千克。体格矫健,四肢纤细,蹄狭窄,行动敏捷。吻部短宽,前额高突,眼大而园,耳短小,尾短,雄性有一对较细小的角,雌体无角。颅全长在160~185毫米之间。眼眶发达,呈管状,泪骨狭长,前缘几呈方形。后缘凹而形成眼眶的前缘,上缘边缘凸起,但不与鼻骨相接触。鼻骨后段二侧较平直,末端略尖。牙齿狭小,上齿之后角发达而成突出的齿棱;第二、三上前臼齿之前亦有此类齿棱。上臼齿类似的前、中齿棱。
通体被毛厚而浓密,毛形直而稍粗硬,特别是臀部和后腿二侧的被毛硬直而富弹性,四肢下部被毛短而致富,紧贴皮肤。吻端亦披毛。头额、四肢下部色较浅,呈灰白色,吻部、颈、体背、体侧和腿外侧灰褐色,臀部白色,尾背黑色,尾下及尾侧白色,胸、腹部,腿内侧乳白色。
栖息环境
藏原羚是典型的高山寒漠动物,栖息于海拔300至5750米之间的高山草甸、亚高山草原草甸及高山荒漠地带。在水源充足的河谷、平缓山地和起伏不大的阶地内可见其活动。特别喜欢草本植物生长较茂盛和水源充足的地方,但活动范围不十分固定,经常到处游荡。在夏季,小群的藏羚羊将聚集成较大的羊群迁移到更高的牧场。
生活习性
藏原羚在不同季节会结成不同大小的群体。通常冬春季的群体较大,常常是数十头,有时形成上百头的大群;夏秋季节则结成几头到十几头的小群,也有单独活动的个体。它的嗅觉不算灵敏,但听觉和视觉极好,性情机警,遇到天敌后会迅速地逃遁,到一定距离后停下回头凝望,奔跑的姿势比较特殊,看起来好像一颠一颠的,然后再继续奔逃,或者在原地休息、进食。藏原羚适应性强,抗病能力强,性情温驯活泼,容易接近驯化。
藏原羚 藏原羚
藏原羚是反刍动物,以各种草类为食,藏原羚采食总计16科34属43种植物,其中草青期采食16科33属42种,草枯期12科22属30种。豆科植物是藏原羚采食的主要类群,禾本科、菊科、蔷薇科和莎草科其次,豆科、禾本科、菊科、蔷薇科和莎草科等五科植物占藏原羚采食总量的90%左右。不同物候期,藏原羚的食性变化明显,豆科、蔷薇科在草枯期所占的比例显著丛族伍低于草青期,而禾本科、菊科和莎草科所占比例则显著高于草青期。 主要以莎草科和禾本科植物及经绒蒿等草类为食,但耐粗食的性能不如藏羚。清晨,傍晚为主要的摄食时间,同时也常到湖边,山溪饮水,在食物条件差的冬春季节,则白天大部分时间在进行觅食活动。人工养殖可适当添加精料,每天早晚各投饲料和饮水一次。
藏原羚对环境的适应性,是很多动物无法相比的,比如能在高原荒漠和半荒漠生存,特别是穗歼在极其缺氧的情况下生存,无论是听觉还是视觉都极好,甚至在几公里外便能感觉到天敌的存在。
更重要的是它能在渗或几秒钟之内达到每小时80公里的速度,并且能一连跑上几个小时。而狮子最快的时速却不足70公里,就是号称奔跑之王的猎豹,最高时速也才80公里,而且最多只能跑半个小时。藏原羚在面对天敌追赶时,喜欢不定时地向上跳跃。藏原羚每向上跳跃一次,就会消耗掉大量体力,并且奔跑的速度会消减许多。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的甘肃、新疆、西藏、青海、四川,印度的拉达克和锡金地区。
繁殖方式
藏原羚的 *** 期为冬末春初,12月至翌年1月,每年繁殖一次。交配期间,雄兽之间的争偶现象不激烈,仅仅是在群内互相驱赶,被赶走的雄兽在交配期后仍然返回到群体中。雌兽的怀孕期为6个月,大约在7~8月生产,产羔期集中在7月份,每胎产1仔,偶尔为2仔。幼仔2~3天后就能随雌兽奔跑。
藏原羚
初生幼仔体色与成体相同,但额处常有一白斑,随着生长有消退,产下不久的藏原羚幼仔即能跟随母体活动,数天后就能奔跑,雌性藏原羚在产仔期间无选择特殊环境的习性。
亚种分化
单一物种,无亚种。
种群现状
狼、猞猁是藏原羚的主要天敌。由于人为活动的影响和偷猎,野生种群数量比20世纪70年代以前有大幅度的减少。1987-1989年在西藏全境的调查计算的西藏全境的藏原羚总数为182186±41222只,且认为是青藏高原唯一兴旺的有蹄类。藏原羚目前的数量在2万只左右(2010年)。
藏原羚
在西藏有蹄类资源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是藏原羚。因为藏原羚更适应被人类改变了的生境,高原中的多数有蹄类,如藏野驴、藏羚、野牦牛及岩羊和盘羊等均承受不住人类和牲畜的压力而被迫转向条件较次的生境或不得不登上更贫瘠的高海拔地带求得生存,唯藏原羚依靠敏锐的视力和听觉及快速呈‘之’字型奔跑技巧,在较大范围内同人类靠近并生存。
致危因素 过度的放牧导致的生境改变和非法偷猎为本种的主要威胁。 饲养情况不详。 现有保护措施1988年,在中国 *** 颁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将该物种列为国家 II 级保护动物。国家在该动物分布区相继建立和拟建了一批保护包括该种在内的自然保护区,乱捕滥猎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 保护措施建议 继续加强保护野生动物法规的宣传教育;将在青海可可西里、西藏羌塘地区建立自然保护区的计画尽早付诸实施并开展有效的保护工作;严惩不法分子的偷猎。同时,应在持续发展的原则上,全面规划当地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和持续利用的对策。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濒危(EN)。
列入中国国家Ⅱ级保护动物。
藏原羚和藏羚羊的区别藏原羚和藏羚羊有哪些不同
1、大小不野谈同
一般藏原羚看起来要比藏羚羊要小,可以通过肉眼进行识别的。
2、身体特征不同
藏原羚的屁股上有一蠢脊含块带笑白色的心形的毛,而藏羚羊则没有。
3、毛色不同
藏原羚的毛色偏青,而藏羚羊的毛色偏红偏暖。
4、耳朵不同
藏原羚的耳朵总是竖着,而藏羚羊的耳朵相比就没有那么显眼。
5、羊角不同
成年雄性藏原羚的角细细短短向后弯成一个弧,看起来像一把镰刀,而成年的雄性藏羚羊的角更直更长,像两柄长剑。
藏原羚的资料
藏原羚(Procapara picticaudata),偶蹄目,牛科、羚羊亚科,原羚属。青藏高原特有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藏原羚别名藏黄羊、黄羊、小羚羊,个体较小,体长不超过1米,体重不超过20公斤,体格矫健,四肢纤细,蹄狭窄,行动敏捷。吻部短宽,前额隐差侍高突,眼大而园,耳短小,尾短,雄性有一对较细小的角,雌体无角。通体被毛厚而浓密,毛形直而稍粗硬,特别是臀部和后腿二侧的被毛硬直而富弹性,四肢下部被毛短而致富,紧贴皮肤。吻端亦披毛。头额、四肢下部色较浅,呈灰白色,吻部、颈、体背、体侧和腿外侧灰褐色,臀部白色,尾背黑色,尾下及尾侧白色,胸、腹部,腿内侧乳白色。该物种为典型的高原动物,栖息于青藏高原各种类型的草原上,活动上限可达5200米,无固定的栖息地,在平缓的山坡、平地以及起伏的丘陵等均可见到,一般多集小群生活,数量不等,数只或十数只的群体较为常见,但在夏季也有单只活动的个体,而冬季往往结成数十只甚至上百只的大群一起游荡。上百只的大群目前已很难见到。
雌雄、成幼终年一起生活。性机警好奇,行动敏捷,视、听觉灵敏。遇到异常情况时,总是先抬头凝视,发现危险后,迅即奔驰逃跑,奔跑的姿势比较特殊,看起来好象一颠一颠的,藏原羚以各种草类为食,但耐粗食的性能不如藏羚。清晨,傍晚为主要的摄食时间,同时也常到湖边,山溪饮水,在食物庆滑条件差的冬春季节,则白天大部分时间在进行觅食活动。
冬未春初,藏原羚开始交配,每年繁殖一次,产羔期集中在7月份,交配期间,雄体之间没有激烈的殴斗现象,只在群内相互驱赶,虽个别雄体有时被逐出群外,但交配期一过,又合群生活。初生幼仔体色与成体相同,但额处常有一白斑,随着生长有消退,产下不久的藏原羚幼仔即能跟随母体活动,数天后就能奔跑灶吵,雌性藏原羚在产仔期间无选择特殊环境的习性。狼、猞猁是藏原羚的主要天敌。
藏原羚在青藏高原分布广泛,过去曾是一些人狩猎取乐的对象,分布区牧民也有捕食的现象,长期以来数量逐步下降,分布范围也明显缩小。
与藏羚相比,藏原羚较难与人接触,幼龄个体生性更加好动。
藏原羚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藏原羚角和藏羚羊角区别、藏原羚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