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邦(相邦是什么意思)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相邦,以及相邦是什么意思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相邦是什么意思
相邦的解释
相国。 王国维 《观堂集林·匈奴相邦印跋》 :“考六国执政者,均称相邦。 秦 有相邦 吕不韦 , 魏 有相邦 建信侯 ,今观此印,知 匈奴 亦然矣。史家作相国者,盖避 汉高帝 讳改。”
词语分解
相的解释 相 ā 交互 ,行为动作由双方来:互相。相等。相同。 相识 。相传(俷 )。相符。相继。相间(刵 )。 相形见绌 。相得益彰( 两者 互相 配合 ,更加显出双方的长处)。 动作由一方来而有 一定 对象 的: 相信 。相烦。相问。 邦的解释 邦 ā 国:友邦。邻邦。邦交(国和国 之间 的正式外交关系)。邦国( 国家 )。邦人(本国的人)。 国 部首 :阝。
[img]相邦和丞相是什么意思?
相邦:先秦官名。简称相。战国时百官中最高者。春秋时相本为君主或贵族行礼时的赞礼者。
春秋时,贵族家中之家宰也称为家相。家相主贵族家室之事﹐故也称为相室。战国初年﹐有些国家的卿大夫因掌握大权而渐渐变为有国之君﹐作为他们亲信的相室便成为邦国之相,相邦由此得名。汉高祖刘邦即位,为避讳改为相国。
丞相:中国古代官名。三国以后是辅佐皇帝总理百政的官员,即百官之长。自秦至明朝初年朱元璋(通过胡惟庸案)废丞相的1600余年间,丞相的设置断断续续,作为官名的丞相在历史上存在时间并不长。
扩展资料
三晋等国以国相为相邦﹐而秦于相邦外又置丞相﹐《史记·秦本纪》记载﹐武王二年(前309)﹐初置丞相。以樗里疾﹑甘茂为左﹑右丞相。
宰相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到了战国时期,宰相的职位在各个诸侯国都建立了起来。秦朝时,宰相的正式官名为丞相。
在所有的官职中,宰相的变化最多,这是由于君主既需要宰相帮助办理政事,又担心宰相的权位过重,危及自身的权力,故常改变其名称权责,方便皇帝施政。宰相这一官职历时大约1500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相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丞相
相邦和丞相哪个大?
相邦大。
战国时代因为各诸侯国纷纷设置相国之职,以达到辅佐国君处理国政的目的。《吕氏春秋》中更是直言:“如果上天要降灾祸于国君,宰相可以代替国君受过。”
然而,其实相国和丞相并不是一个官职。丞相是指协助相国处理政务的官职,是相国的副手。到了战国的后期,丞相开始逆袭,侵夺了相国的权力,丞相拥有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超级特权。
扩展资料:
先秦时期,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官职叫做相邦,就是看守一个国家的人,因为工作实在太过繁杂,相国一人忙不过来,因此设立了丞相来帮助他。丞是辅佐的意思,丞相则是辅佐相国的人。
秦庄襄王临死前将吕不韦升任为相邦,与赵太后一起辅佐年幼的秦王嬴政,因为吕不韦权力过盛,秦始皇在处死吕不韦后,取消相邦之职,只任命左右丞相。丞相一跃成为“一号权臣”,李斯便是秦朝的鼎鼎有名的丞相。汉承秦制,依然设置相邦,后代为避汉高祖刘邦的讳改称相邦为相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相邦
百度百科—丞相
相邦和丞相有什么区别?
相邦和丞相的区别:
1、地位不同
相邦的地位比丞相高,在先秦时期,丞相是相邦的副手。
2、存续时间不同
相邦作为官名的存续时间比丞相短,在西汉初年,因为避讳刘邦之名,相邦改为相国。
3、职责不同
相邦是助王治理国政的高官,既要综理百事,又要依百官之功过而进行赏罚,掌握了不小的权力。但他们的地位并不稳固,只要不称职或是触犯了君主,随时可以被免除职务 。
丞相负责管理军事大计或其他要务,并辅佐皇上处理国家大事。逢有机要事情皇帝召集公卿、二千石、博士共同在御前商议,避免专断。一般政务,则由丞相决定即可施行。皇帝有事,常向丞相咨询,丞相有时可封驳诏书,表示对皇帝命令持保留态度。
丞相具体职权是:任用官吏,或是向皇帝荐举人才;对于地方官的有考课和黜陟、诛赏的权力;主管律、令及有关刑狱事务;地方上若有暴动等事,丞相派属官前往镇压;在军事或边防方面也承担一定的责任;全国的计籍和各种图籍等档案都归丞相府保存。
西汉时御史大夫辅佐丞相,职掌大致相同,所以不少事务常由丞相、御史共同出面处置。
相邦和丞相介绍:
相邦,先秦官名。简称相。战国时百官中最高者。春秋时﹐相本为君主或贵族行礼时的赞礼者。据《仪礼》、《礼记》记载,凡饮酒礼、射礼、丧礼中都有相或相者主持有关礼仪。国君外出,亦有相跟随左右,如鲁定公和齐君在夹谷相会,即以孔子为相。
春秋时,贵族家中之家宰也称为家相。家相主贵族家室之事,故也称为相室。战国初年,有些国家的卿大夫因掌握大权而渐渐变为有国之君。作为他们亲信的相室便成为邦国之相,相邦由此得名。汉高祖刘邦即位,为避讳改为相国。
丞相是官名。三国以后中国古代皇帝的股肱,典领百官,辅佐皇帝治理国政,无所不统。
丞相制度,起源于春秋战国。秦国秦惠文王在公元前334年设置相邦,此时秦国尚未设置丞相。自秦武王开始,设左丞相、右丞相,作为相邦的副手,此后相邦与丞相一直同时存在,魏冉、吕不韦等都曾居相邦之职。
吕不韦免职后,没有人担任相邦,但丞相一职得到保留。秦统一以后继续保留左、右丞相,秦二世又增设中丞相。汉承秦制,依然设置相国,同时丞相依然是相国的副手。
西汉第1任相国是韩信,此后依次是曹参第1次任相国、傅宽任相国、萧何第1次任相国、樊哙任相国、周勃任相国、萧何第2次担任相国,萧何第2次任相国死后,曹参第2次继任相国。曹参第2次任相国之后,暂时不设相国,直到吕产担任相国。
西汉初萧何为丞相,后曾两次迁为相国,何死,曹参第2次担任相国。从汉高帝、汉惠帝刘盈、吕后至汉文帝刘恒初年,设左、右丞相,以后只设一位丞相。汉初各王国拟制中央,也在其封国中各设相国,同时设丞相,后来汉惠帝下令各诸侯国废除相国官职,诸侯国只保留丞相。
此后,汉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年)改称诸侯国丞相为相。明太祖朱元璋杀丞相胡惟庸后废除了丞相制度,同时还废除了中书省,大权均集中于皇帝,君主专制得到加强,皇权与相权的斗争以皇权胜利而告终。
秦国有多少人担任过相邦一职,他们结局如何,是否都很凄凉?
相邦这个官职从被创造出来,就是仅次于君王的百官之首,权力极大,地位尊贵,处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相邦这个官职是秦国首创的,注意相邦与丞相不一样,相邦与相国一样,按照秦国的官制,丞相是相邦(相国)的副手,而且丞相还分为左丞相和右丞相。
根据出土文物的比较,秦国最早的相邦是一个叫樛斿的人,樛斿担任相邦是在秦惠文王时期,时间是在公元前334年。
樛斿之后的秦国相邦分别是:张仪、乐池、嬴疾(樗里疾)、薛君(孟尝君田文)、魏冉、吕不韦。
而丞相这个官职是秦武王嬴荡发明的,秦国的丞相分为左丞相和右丞相,在秦国担任丞相的人有:嬴疾(樗里疾)、甘茂、殳、金投、楼缓、魏冉、范雎、触、杜仓、吕不韦、启(昌平君)、颠(昌文君)、隗状、王绾、李斯。
第一任相邦:樛斿
史书上对樛斿这个人的记载很少,只是从出土文物上的铭文中才知道他是秦国相邦,他在秦国的地位很高,担任相邦前他是秦国的庶长,爵位是大良造,这是二十等爵位中的第十六等,算是外姓大臣所能担任的最高爵位与官职了,樛斿在公元前334年担任秦国相邦,然后在公元前328年离任,由张仪接任,樛斿当了6年相邦。
史书上没有记载樛斿离任后去了哪里,他的结局也不知道,估计是善终,毕竟到了这个高位,没犯错误的话,基本上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第二任相邦:张仪
张仪是魏国人,是战国时期非常有名的纵横家,师从鬼谷子,来到秦国后,受到秦惠文王的重用,张仪凭借三寸不烂之舌,为秦国做了很多事,张仪都是在政治上通过合纵来瓦解六国联合,然后配合秦国在军事上进攻,这个办法很有效果。
张仪最有名的事应该就是拿商於六里地欺骗楚怀王说秦国愿意拿六百里地换取楚国与齐国断交,结果楚齐断交后,楚国派人向张仪要地,张仪说只有六里地,这可把楚怀王气得吐血,于是发兵攻秦,结果又战败,为秦国获取了巨大的政治利益。
张仪担任秦国相邦时期,还曾到魏国担任相国,完成政治任务后又回到秦国,张仪几乎游说了战国时期所有诸侯国君,并且都完成了政治任务,张仪是秦惠文王时期最杰出的纵横家,秦惠文王去世后,秦武王上台,秦武王不喜欢张仪这样的纵横家,而喜欢大力士,张仪担心受到人诬陷而逃离秦国到魏国,还在魏国担任过相国,并且老死在魏国。
张仪大概担任秦国相邦十几年时间,中间断断续续的,不过张仪的结局算好的了,只是一朝天子一朝臣,秦武王与秦惠文王主政的风格完全不同,但是张仪能提前预感,并为自己找好后路,从而得到善终,也是相当不容易了。
第三任相邦:乐池
乐池是中山国人,后来成为赵武灵王的手下大臣,在公元前318年短暂担任过秦国相邦,并且只担任了一年,第二年张仪就重新担任相邦了,乐池应该是赵武灵王派到秦国担任相邦的,后来的结局不明。
第四任相邦:嬴疾(樗里疾)
樗里疾是秦惠文王的弟弟,之所以叫他樗里疾,是因为他的家在樗里这个地方,他是秦国宗室,非常聪明,被称为智囊,他在秦国的地位非常高,不仅经常率军作战,而且多次为秦王出谋划策,樗里疾在秦武王时期担任左丞相,秦惠文王去世后,他拥立了秦昭襄王为国君,并成为秦国相邦。
樗里疾担任了六年的秦国相邦,因病在秦国去世,善终。
第五任相邦:薛君(孟尝君田文)
薛君就是孟尝君田文,他是齐国的宗室,是齐威王的孙子,战国四君子之一,公元前299年,齐闵王派田文到齐国,于是秦昭襄王任命田文为相邦,而秦国出土兵器的铭文上标记的是:“八年相邦薛君”。
田文在秦国当相邦的日子很短暂,就被秦人在背后诋毁,说他是齐人,不会为秦国卖命工作,然后秦昭襄王就罢免了田文,还把下了监狱,想要杀死他,最终田文在一帮鸡鸣狗盗的门客协助下逃离了秦国回到齐国,又做了齐国相国。
田文后来在齐国开始逐渐专权,引起了齐闵王的猜忌,齐闵王利用一起案件嫁祸田文,于是田文又逃到魏国,后来协助魏国、赵国与燕国一起攻打齐国,这便是五国伐齐的事,最终田文在自己的封邑正常去世,他的儿子因为争夺爵位和家产互相争斗,结果齐国和魏国联合灭掉了他的封邑。
第六任相邦:魏冉
魏冉是宣太后的同母异父的弟弟,也是秦国秦惠文王和秦昭襄王时期的有名的大臣,他成功拥立了秦昭襄王为王,并且铲除他反对派,提拔了名将白起,战功赫赫,大概是在公元前295年,魏冉先成为秦国丞相,2年后,魏冉又出任秦国相邦,直到公元前271年秦昭襄王听从范雎建议免去四贵职务之后,魏冉才不再担任秦国相邦。
魏冉担任相邦期间,有一年时间因为生病而被客卿寿烛代理了一年相邦,算起来魏冉担任秦国相邦达到21年时间,是秦国担任相邦时间最长的人,魏冉被免官后就回到了自己的封邑,因为忧郁而死,不过也算是善终。
第七任相邦:吕不韦
吕不韦是卫国商人,因为投资奇货可居的秦国公子子楚,成功协助子楚登上秦王的位置,而成为秦国丞相,注意吕不韦在秦庄襄王期间是担任丞相的,担任了三年,秦庄襄王去世,秦王嬴政登基为王,然后封吕不韦为相邦,这个时候吕不韦才开始担任相邦的,这一年是公元前247年。
秦王嬴政时期,吕不韦一直担任相邦,所以电视剧《大秦赋》中称呼吕不韦为相邦是对的,吕不韦在担任相邦期间因为与太后赵姬私通,并且牵涉到嫪毐事件,嫪毐可虽吕不韦送进宫的,所以秦王嬴政在平定了嫪毐谋反事件后,将吕不韦免官去职,这一年是公元前237年,算起来吕不韦当了整整十年相邦。
吕不韦被免职后就回到了洛阳的封地,由于当时很多诸侯国的使者到吕不韦家,来往的宾客络绎不绝,秦王嬴政担心吕不韦投靠其他诸侯国或者发动叛乱,于是写了封信责备吕不韦,同时还说要把吕不韦迁移到蜀地去,于是吕不韦服毒自杀,这一年是公元前235年。
综合起来看,秦国七任相邦中,除了吕不韦是被逼自杀,樛斿的乐池不知结局之外,其他四位都是善终正常死亡,结局算好的了,只是担任相邦一职,是秦国除秦王之外的百官之首,难免浮沉,像张仪出走,魏冉被免职,田文虽然受迫害,但还是正常回到封邑,所以他们的结局并不算凄凉,要说凄凉,只有吕不韦了,不过他以商人出身当了十年的相邦,而且还留下了一本著作《吕氏春秋》青史留名,也不枉此生了。
另外,秦国丞相结局大多也还算好的,比如甘茂虽然被逼着离开秦国,但是善终,他留在秦国的家人也安全,范雎因为举荐的人投敌而受到了牵连,但同样只是免职,善终,昌平君启因为背叛秦国而被杀,李斯因为参与了沙丘政变而被赵高陷害致死,这也只能怪他自己,为了保住官位宁愿与赵高同流合污,所以总体看起来,只要在秦国规矩做官,一般不会受到迫害,总体来说,他们的结局都不算凄凉的。
相邦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相邦是什么意思、相邦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