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舞台设计(春晚舞台设计分析)
今天给各位分享春晚舞台设计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春晚舞台设计分析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春晚舞台效果怎么做的
春晚舞台效果是通过一种VR技术和干冰等制作而成的。
举例说明,比如李宇春的歌舞表演,第一次采用MILO技术拍摄,运用多角度镜面展示、镜面虚拟、现场冰屏与地屏等舞美互相配合,呈现祖国山水风景,打造动态沉浸式的国潮大秀。
比如春晚舞台以“宫灯”为基础造型,整个舞台由多个宫灯组成,虚实结合。主屏幕双屏幕设计呼应“开门迎福气”主旨,两侧4个“宫灯”造型的旋转舞台,可以配合各种表演方式,做内外旋转。天花板有5个内嵌组灯的六边形造型屏幕,跟光束结合时可以呈现虚幻的宫灯轮廓效果。
春晚简介
春晚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每年除夕之夜为了庆祝新年而开办的综合性文艺晚会。起源于1979年,正式开办于1983年,2014年被定位为国家项目。晚会于每年除夕20:00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综艺频道、中文国际频道、国防军事频道、少儿频道、奥林匹克频道、农业农村频道等现场直播。
晚会涵盖小品、歌曲、歌舞、杂技、魔术、戏曲、相声等多种艺术形式,把现场观众和电视机前的观众带入到狂欢之中,打造“普天同庆,盛世欢歌”的节日景象。
历届春晚舞台设计寓意
寓意绵延不断。
央视春晚的舞台美术创意来自于“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传统祥云图案。
云可幻化为春雨滋润万物、造福大地,将一片祥云作为舞台的设计理念,寓意绵延不断,象征吉祥如意、风调雨顺、人寿年丰。
[img]央视春晚的舞台是伸缩的吗
电脑屏幕上的牛年春晚舞美(来源:新闻联播) )。
快到除夕了。 央视牛年春晚的舞台也以各种方式与我们见面了。
官方表示,今年牛年春晚将在舞美实现一些历史性突破。
第一个是第一次以8K大屏幕作为主屏,这在技术上是第一次。
二是舞台扩展到近30米,是体育馆公演的常规舞台宽度,这在历史上也是首次。
从曝光的影像来看,与往年LED屏幕的形态不同,真正的舞台魅力要到春晚播出才能揭晓。
这样的舞台,在春晚的历史上到底是什么样的历史地位呢? 回顾过去十年春晚的舞台:
2010
这一年的春晚,很多人对王菲饰演《传奇》时的舞台印象深刻。
舞蹈的亮点是天花板。 在2009年春晚的舞台上,可伸缩的天花板设计发挥了这个作用。 可以根据舞台的需要,改成不同的装饰前景。 2010年进一步扩大了这一作用。
2011
春晚的舞美没有明显的技术特征,以窗花为主体的边饰,是主要的视觉元素。
舞台纵横无明显变化,是近十年春晚舞美中最平凡的一次。
2012
时隔多年,当我们想起哈文导演的春晚,最大的印象就是舞台的变化。
这一年,舞台从双面台变成了T型台。 这是春晚历史上的一次飞跃。 观众席的最前排,也回到了初期春晚的圆桌。
蛇年春晚舞美的真正价值在于留下了最珍贵的舞台元素——
可移动的地面屏幕。
舞台地板都是可升降的LED柱。 这个屏幕已经持续了十年,至今仍然是春晚舞美最核心的机械方式。
虚拟投影。
在一些表演中,观众席变成虚拟投影,与舞台上的表演相协调。 这是虚拟首次用于央视春晚,让很多电视观众认识到了这一新媒体技术。 例如萨顶的《万物生》等,许多舞台至今仍被认为是央视春晚10年代的巅峰设计。
2013
这一年,央视春晚舞美LED屏数量创下历史新高。
在、
响应晚会节俭令,2013年龙年春晚以AR虚拟投影为主,晚会上出现了诸多精彩的虚拟现实,无论是数量还是规模都达到历史新高。
持续了2年的t台,缺点也集中起来了。 由于T型舞台上没有观众正对舞台,演相声小品时,演员们没有了正面的表演对象。
节目组安排相声小品观众,在语言节目播出时,坐在舞台正对面的“临时观众席”看表演,哈哈大笑,将这个大舞台暂时“拉小”。
2014
在冯小刚执导的这个春晚,用了四块移动屏幕。
随着制作团队的变化,马年春晚改变了前两年虚拟加持的方式,整个晚会被加持到了四块移动屏幕上,没有使用虚拟投影。
2015
时隔一年,哈文回到了春晚。 这次已经不是t台了,而是回归了双面台。 舞台的规模也比往年缩小了。
而且,为了配合两种节目类型的转换,2015年破天荒地在两个舞台——语言类节目上开设了专门的演播厅!
在主舞台上,AR技术不仅应用于舞美的装饰,还应用于具体的节目表演,上演了有名的李宇春变身表演。
语言节目的工作室更小,但气氛更浓了。
2016
从这一年开始,春晚舞台设计不再追求可变视觉的全覆盖,而是回归图形和机械设计。
舞台采用环抱式设计,主题是灯笼,要看这个灯笼,必须要放眼整个舞台。
虚拟是这样的。
2017
鸡年春晚舞台的巨蛋上设计了可升降的圆环。
整个舞台的灵感来自祥云,所以舞台是一个圆的、弧形的“面”。
这一年的技术突破是使用子弹时间等想法来表现舞蹈的瞬间。 (是的,和《舞蹈风暴》的游戏一样)
2022
狗春晚的舞美被称为“中”字型。 但是,实际上表示“中”要素的只有一两处。
这种舞美主要是镂空型的,舞台外增加了悬空的装置。
2019
地面设计达到饱和时,春晚再次将舞台设计的重点放在天花板上。
是的,又是十年前的想法。
猪春晚顶部的设计也增加了LED柱。 天花板的形状也变得更柔软。
但是,虚拟效果集中在观众席上进行着舞美的延伸。 也就是说,虚拟多用于烘托舞台效果,没有融入表演内容。
2022
天花板的想法进一步升级,从原来的立体柱变成了平面屏幕。
当刘欢饰演《流浪地球》时,这个舞台实现了“天地融合”。
他们说,这是裸眼3D。 其实,那是真实发生的场景,地面屏幕最高,顶部屏幕最低,光线交融,人置身其中。 即使没有这些AR虚拟场景,也可以用物理方法来实现,现场的观众也能看到。
其实,春晚总设计的核心成员多年来变化不大。 他们总是努力做不同的主题。
同样没有改变的还有中央电视台春晚的演播厅。 很多人进入这个央视一号演播大厅,就会觉得比电视上的小多了。
即使新台地即将迎来成立10年,央视也不打算改变春晚工作室。 这是什么原因?
语言节目可能是最重要的想法。 相声和小品等语言节目的表演需要特殊的气场。 舞台不能太大。 和观众的距离不能太远。 这就是春晚坚守第一大厅30多年的奥秘!
看了这么多,你觉得哪一年的舞蹈最经典?
看完央视春晚舞台设计的十年对比,才知道每年的舞美师都了不起
马上就是除夕了,央视牛年春晚的舞台也用各种方式和我们见面了。
官方表示,今年的牛年春晚将在舞美上实现一些 历史 突破:
一是首次以8K大屏幕为主屏幕,这是技术上的第一次。
二是把舞台扩宽到近30米,这是 体育 馆演出的常规舞台宽度,这也是 历史 上的第一次。
从曝光的画面来看,与往年在LED屏幕的形态上有所区别,真正的舞台魅力,要等到春晚播出时才能揭晓。
这样的一个舞台,在春晚 历史 上究竟是什么 历史 地位呢?我们来回顾一下,过去10年的春晚舞台:
2010
这一年春晚,很多人都对王菲表演《传奇》时的舞台印象深刻。
舞美的亮点,就是天花板。2009年春晚舞台上,一个可伸缩天花板设计就起到了这个作用。它可以随着舞台需要变化,变换成不同的装饰前景。2010年把这个作用进一步放大了。
2011
春晚舞美没有明显的技术特征,以窗花为主体的边缘纹饰,成为了主要的视觉要素。
舞台无论是纵向还是横向都没有明显的变化,是近十年的春晚舞美里最平庸的一次。
2012
时隔多年,当我们再想起哈文执导的春晚,最大的印象,就是舞台的变化。
这一年,舞台从两面台变成了T型台,这是春晚 历史 上颠覆式的变化。台下观众席最前排,也回归了早期春晚的圆桌。
蛇年春晚舞美真正的价值,是留下了一些最宝贵的舞台要素——
·可移动的地屏。
舞台地面都是可以升降的LED柱。这个屏幕已经延续了十年之久,并且至今也是春晚舞美最核心机械方式。
·虚拟投影。
在一些表演中,观众席上变成了虚拟投影,和舞台上的表演相得益彰。这是虚拟第一次被运用到央视春晚上,让更多电视观众认识了这一新生的媒体技术。比如萨顶顶的《万物生》等,很多舞台至今也被认为是央视春晚在10年代的巅峰设计。
2013
这一年,央视春晚的舞美LED屏幕数量达到了当时的 历史 之最。
、
响应晚会节俭令,2013年龙年春晚主打AR虚拟投影,大量精彩的虚拟现实出现在晚会上,数量上和规模上达到了 历史 新高。
延续了两年的T型台,缺点也集中出现了。由于T型舞台没有正对着舞台的观众,表演相声小品时,演员们没有了正面的表演对象。
节目组就安排了一群相声小品观众,负责在语言类节目播出时,坐在舞台正对面的“临时观众席”上观看表演,并且发出笑声,临时把这个大舞台“变小”。
2014
冯小刚执导的这台春晚,用了四块移动屏幕。
由于制作团队的变化,马年春晚一改前两年的虚拟加持的做法,整台晚会在四块移动屏幕的加持下,没有用到一个虚拟投影。
2015
时隔一年,哈文重回春晚。这一次不再是T台,而是回归到两面台。舞台的规模也比往年缩小了。
而为了更好的配合两种节目类型的转场,2015破天荒的开启了两个舞台——语言类节目有专门的演播厅!
主舞台上,AR技术不再是舞美的装点,还被运用到具体的节目表演里,于是就有了著名的李宇春变身表演。
语言类节目的演播厅,更小,但氛围却更浓了。
2016
从这一年开始,春晚的舞台设计不再追求可变视觉的全覆盖,都回归到图形和机械设计中。
舞台采用了环抱式设计, 主题是灯笼,要看出这个灯笼,得把目光撒开到整个舞台。
虚拟是这样的。
2017
鸡年春晚舞台的穹顶上设计了一圈可升降圆环。
整个舞台的灵感是祥云,因此舞台上都是各种圆形、弧形的“面”。
这一年的技术突破是,运用了一些子弹时间等创意去呈现舞蹈瞬间。(没错,就和《舞蹈风暴》的玩法一样)
2018
狗年春晚舞美号称“中”字型。但实际上展示“中”元素的只有一两处。
这个舞美最主要的是镂空盒型,舞台之外增加了悬空装置。
2019
当地面设计达到饱和时,春晚再次把舞台设计的重点放在了天花板上。
没错,又是十年前的想法。
猪年春晚顶部设计也增加了LED柱。天花板造型也将更灵活。
不过虚拟效果仍然集中在观众席上做舞美的延伸,也就是说,虚拟大多用作烘托舞台效果,没有融入表演内容。
2020
天花板的创意进一步升级,从原来的立体柱子,变成了扁平屏幕。
在刘欢表演《流浪地球》时,这个舞台实现了一次“天地融合”。
他们说,这是裸眼3D。其实,它就是真正发生的场景,地面屏幕升到最高,顶部屏幕吊到最低,光影交融,人置身其中,即便没有那些AR虚拟场景,依靠物理手法就能实现,让现场观众也能看见。
其实,多年来,春晚的总设计核心成员一直没有太大变动。他们一直在努力做不一样的主题。
同样没变的,还有央视春晚的演播厅。很多人实地进入这个央视一号演播大厅,都会觉得比起电视上呈现的要小很多。
即便是新台址马上要迎来启用十年,央视也并没有要更换春晚演播室的意思。这是什么原因呢?
也许语言类节目是最重要的考虑。相声、小品等语言类节目的表演需要一个特别的气场,舞台不能太大,和观众的距离不能太远。这就是春晚30多年依然坚守一号大厅的奥秘!
看了这么多,你认为哪一年的舞美最经典?
春晚舞台设计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春晚舞台设计分析、春晚舞台设计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