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全国性寒潮要来了(第四次全国寒潮来袭)
今天给各位分享第四次全国性寒潮要来了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第四次全国寒潮来袭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寒潮蓝色预警又出现了,为什么我国今年会这么冷?
连我爷爷都说,2020年的冬天真的可以算是2000年以来,他所经历过最寒冷的一个冬天了。之前看到网络上一位网友对今年冬天寒冷程度的自我感受,他说“2020年的冬天,算是2006年以来最冷的一个冬天了。”我想,2020年冬天到底有多冷的这个话题,越是年岁比较大的一些老人,越有权利和资格来回答这个问题,毕竟他们经历的年份比较多,经受到每一年冬天带给他们的寒冷次数也最多,所以大几十年下来,他们的感受真的最真实。
按理说每年都在强调“全球变暖”的严重性,那为何在2020年的冬季,又会如此大幅度地连续赶过来几波高潮,硬是活生生的把2020年冬天的寒冷程度,提高到了21世纪以来的历史新高度。有人把这一现象称之为怪异,但其实怪异的背后,也是一通科学知识能够解决的地理气象性问题。
(一)2020—2021年交际,为何寒潮来得如此频繁?
2020年的跨年寒潮刚走,2021年的寒潮就已经紧随其后,不偏不倚地正中我国大部分地区。 天气网讯,第四次全国性寒潮要来了,2021年1月15日上午,中央气象台发布寒潮蓝色预警,新疆、山西、东北一带降温10~12℃,局地可达12℃以上。那么,最近寒潮为啥来得这么频繁?
根据气象专家解释是因为目前拉尼娜事件仍在持续,造成大气环流经向度加大,从而引导冷空气频繁南下。这个专家嘴里的“拉尼娜现象”又是什么?它和高潮频繁降临又有什么关系呢?拉尼娜现象就是太平洋中东部海水异常变冷的情况。在东南信风的作用下,西部海水温度增高,潮湿空气积累形成台风和热带风暴,东部底层海水上翻,致使东太平洋海水变冷。
今年北极海冰减少,气温比同期偏高,造成北极地区冷空气团偏向亚洲地区,使得影响我国冷空气强度偏强。寒潮过程通常可持续3至7天,最长可维持7至10天。在中国冬季,寒潮一般是每隔3~8天出现一次,但比较强大的寒潮,平均每年有4次左右。大致在10月底至翌年1月下旬,个别年份在2月下旬也有寒潮发生。
(二)冬季严寒和全球变暖有何密切联系?
这一点对于一个地理知识不太精通的我来讲,确实是很难理解。在我的大脑当中,一贯是这样认为的:既然全球变暖,那难道不应该是全球温度上升嘛?而且是一年四季全球温度均有所上升的现象,这才能称作全球变暖。可我不知道的是:全球变暖竟然会影响到高潮的降临和剧烈程度,准确来讲,2020和2021年交界的这几次寒潮,都和全球变暖有关。
宋连春(中国气象学会理事)曾对此进行过权威回应:“全球变暖总趋势下,“一南一北”两信号双向夹击。”这也就是说,两年交汇之际的冷空气频频来袭,恰恰与全球变暖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全球气候变暖会改变全球的大气环流形势,通过海洋和大气、陆地和大气的相互作用影响到局地的气候。
就拿我国来讲,我国上空受到的冷空气大部分来自北极,以往冬天不太冷的现象是因为:北极上空的极地涡旋会将冷空气完全锁定在北极极地地区而不向外延伸扩展。可由于全球变暖的影响,北极和南极又是全球变暖最敏感的两个地区。全球变暖影响下,北极海冰融化加快,这就会导致极地涡旋变弱,从而致使之前一直被固定在北极上空的冷空气开始发生部分南下,沿着冷空气行走的路径,势必要经过我国。
(三)高潮来临纯属正常,做好防控高潮的措施
归根结底还是全球变暖惹的祸,而全球变暖又是因为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做出的一系列不适合自然界的行为而导致的,所以说,还是“人病出在人身上”,大自然的一些敏感性变化,和人类在社会的一系列“过度”举动脱离不开关系。全球变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而如何抑制全球变暖,则是全人类应该共同面对的问题,而且这个问题亟待解决!
寒潮对人类的影响十分巨大,普通的一些防护措施,这里就不必提及了。可有一点,寒冷天气对心血管病患者来说是一场严峻考验,因为寒冷易导致血管收缩甚至痉挛:
冠心病患者易导致发生心绞痛;
心衰患者容易因呼吸道感染加重心衰病情;
糖尿病患者往往有末梢神经和周围血管病变;
以上患病人群都要严谨对待高潮天气的来临,毕竟寒冷会导致这几类患病人群对外界冷热和疼痛刺激不敏感,所以在此基础上,尤其要注意防止冻伤和烫伤。
第四次全国性寒潮要来了,大回暖将暂停,人们需要注意些什么?
一、关好门窗,固紧室外搭建物
寒潮来临时,不仅气温急剧降低,也会伴随着6级左右大风。如果在寒潮来临之时,门窗被风吹开,身体和心情就会受到双重打击。我们在寒潮到来之前及时检查门窗是否牢固,关好门窗并检查门窗是否严密。室外怕寒怕冷的物品要及时移至屋内,无法移动的物体要对其进行固定。
二、及时防御,做好防寒准备
寒潮来临时,尽量减少外出活动,必要外出时应该适当增加一些衣物,做好保暖工作,头部、手部、足部更应该注意保暖。增加高热量、高脂肪食物摄取,提升机体御寒能力。室内温度尽量达到18℃以上,但也不要过高,避免外出时因室内室外温度差过大,引起感冒等不适症状。特别要注意体质较差的人群,特别是老人、小儿、孕产妇,提供更多的保护。
在冬季人们都怕冷,都会穿上厚厚的衣服,活动减少就很少出汗,导致体内热能不能适当散发引起上火症状。如果是在室内,每坐2~3个小时之后,可以起身走动10分钟,以促进脚部的血液循环。出汗也是人体的一种正常排毒方式,对身体十分有益,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生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吃药一碗。”可以适当做有氧运动,增强体魄,提高自身免疫力。 冬季早上可以喝一杯豆奶,豆奶相对于牛奶来说蛋白质含量更高,蛋白质有助于增强机体散热,提高身体温度,早上喝一杯豆奶,整个人都暖和了。
三、雨雪天出行要加倍小心
北方地区寒潮到来,往往会伴随着降温降雪,行人在雨雪天出行要走人行道,不要走机动车道。要根据自身身体素质,选择合适出行方式。尽可能穿防滑鞋,走路速度也不要过快,避免因脚底打滑造成事故。若突然滑到,尽量不要用手去支撑身体,这样特别容易造成手腕骨折。若不小心摔倒后,也不要猛然起身,要检查身体无恙后,在慢慢起身。
四、政府加强监管并启动应急预案
政府及相关部门根据寒潮的强度,启动相应的防御工作。北方地区以暖气供暖为主,南方地区一般采用电力供暖,电力部门应保证电力的供应情况。交通部门做到道路融冰准备工作,保证交通出行安全,必要时可以对特殊地区关闭道路交通,限制出行。农业部门要积极引导农业工作者采取防冻措施。
[img]第四次全国性寒潮要来,这次的寒潮会有什么变化?
第4次全国性寒潮就要到来了,这次的寒潮威力会更大。
前几次的寒潮席卷全国,让全国每个地方的气温都降得非常的厉害,很多地方都出现了最低历史气温,可以看得出前几次的寒潮威力真的特别的大,而且真的非常的冷。而随着这几天的到来,天气也有了很明显的回温现象,特别是对于南方城市来说,回温的幅度特别的大,基本上在20℃左右也不怎么寒冷了。但是在随后几天全国第4次全国性的寒潮就要到来了,这一次的寒潮可能要比前几次的威力还要大一点。为什么要大一点呢?可能这是今年最后一个寒潮了,所以说威力集中在最后一次往往是最大的。
一、由于近期回温速度快,寒潮天气降温幅度也比较大。
由于近期基本上全国各地都有回温的现象,回温的幅度因地区的不同而不同,在南方城市最为明显幅度也是最大的,很多南方城市又回到了那个熟悉的冬天,但是这种熟悉的冬天在不久之后又要回归寒冷的冬天了,第4次全国性寒潮就要到来了,这次寒潮降温的幅度会更大,威力也会更大,但是好一点的就是风力会少一点。
二、东北地区的降雪范围即将扩大。
第4次全国性寒潮即将到来,北方城市又要开始朝阳降温的幅度会特别的大,虽然说这一次威力要比前提是大一点,但是不会出现在突破最低历史气温这个进入了。这一个寒潮还是比较稳定的,但是它会带来更多的降雪,降雪的幅度将会变大,厚度也会变大,给东北人们和北方人们的交通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这时候就要做好准备。要避免大幅度的外出,要避免远程的外出。降雪的幅度比较大,肯定会给路面造成一定的麻烦,给环卫工人清理起来也是非常麻烦的。
三、最近居民应该留意天气预报。
往往寒潮来袭的时候是非常匆忙的,有一些人早上出门的时候,由于天气比较晴朗,温度也比较高,所以衣服就穿的很少,但是到傍晚下班的时候天气变化的很快,寒潮冷空气就马上起来了,温度非常的低就很容易被冷感冒了,所以一定要多注意一下天气的预报,看看寒潮冷空气差不多什么时候会到来。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在这种关键时期千万不能感冒发烧。
严防感冒!第四次全国性寒潮要来了,寒潮频率增加是因为气候变暖吗?
我认为寒潮频率的增加,就是因为全球变暖影响导致的后果。很多人会觉得很疑惑,既然全球变暖为什么还会出现寒潮呢?其实我们现在感觉到的冷与全球变暖息息相关,因为北极是北半球冷空气聚集场所,在冬季很长一段时间里冷空气都堆积在北极之中蠢蠢欲动想要借机冲出北极走向世界。但是由于在基地与赤道海洋中间会有一个气压梯度,而又由于地球的自转所带来的风力影响,导致在正常情况下的温度梯度巨大并且非常稳定。而今年的寒潮症结就在于此处在全球变暖之后,北极温度升高,这座冰雪的牢笼已经开始逐渐融化,而在牢笼中,关押着的冷空气便开始流传出来,不断开阔自己的地盘,长驱南下导致我们感觉到这个冬天冷得过分。
据专家观测,今年是北极海冰观测记录有史以来的第二少,这也意味着北极在不断地变暖冰雪融化,缩小了从基地到赤道的温度差距。再加上前些日子的拉尼娜事件,太平洋赤道与热带中东部温度变冷又再次减小了两方温度差距。删除在北京的我完完全全能感受到相比以往的冷,原本零下10度的天气,再加上风寒效应,活活把体感温度降成了零下20度。而一次性极端的气候变化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气候增温的速度变化与他的扩张范围,毫无疑问,这一次的温度曲线开始不断向上攀升,全球依然在升温——
即使叠加很多自然周期,在模型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温度降下来有很大难度。而到时候,夏天的温度会越来越高,而冬天的寒冷事件只会越来越少,极端化的天气会带来更加大的风险,比如不仅直接影响到各种生命的生产与生活,比如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而导致植物会长出更加厚大的叶子,但是这样的叶子却让植物更少的进行光合作用降低了二氧化碳的吸收效率,在我们所吃的植物方面,由于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在植物当中所产生的类胡萝卜素也会变得减少,而这样的微量元素对人类健康必不可少,因为他们具有抗氧化特性,可以帮助人类抵抗很多疾病。
最离谱的是由于气温上升将会使得飞机在未来几十年内起飞出现很大的问题。全球变暖导致的较高气温将导致空气变得更加稀薄,飞机起飞难度将变得更高。要知道,这并不是专家的危言耸听,因为之前就有过因为极端的天气,让美国超过48架航班无法起飞,造成了很恶劣的影响。
第四次全国性寒潮要来了,我们应该做好哪些防护?
在全国大回暖达到鼎盛之时,一股强大的冷空气已悄悄来到新疆以西。高空天气图可见,有一道深深的红线在中亚划过,这正是冷空气对应的高空槽。受它派出的小分队影响,新疆已开始降温。
接下来,这股冷空气将用五天横扫全国,带来今年以来范围最大的一次降温:从黑龙江到海南,从西藏到上海,都得降。中央气象台已早早判定它为“寒潮”,并发出重要天气提示,这是上一股boss级寒潮都没有的待遇。
这也意味着,2020年12月以来,我国将在45天内遭遇4次全国性寒潮,其频率之高、寒冷之强新世纪罕见。寒潮如此之多,一方面和拉尼娜有关,这一点我们之前多次说过;另外一方面,也可能和全球变暖背景下的气候极端化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第四次寒潮都和之前的寒潮相比,这股寒潮本身的实力不算强,但由于之前的大回暖太厉害,所以降温猛烈,相当于“先蒸后冰”,比之前的大寒潮更容易诱发感冒。
一、寒潮防御指南:
1、人员要注意添衣保暖;在生产上做好对大风降温天气的防御准备;
2、门窗、围板、棚架、临时搭建物等易被大风吹动的搭建物固紧,妥善安置易受大风影响的室外物品;
3、应到避风场所避风,通知户外作业人员注意安全;
4、留意有关媒体报道大风降温的最新信息,以便采取进一步措施;
5、交通、公安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做好道路结冰应对准备工作。
二、与此同时天气渐冷,疫情防控不可大意
①食品
进入超市选购食品要正确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
购物后及时用肥皂或洗手液清洗双手,洗手前,双手不碰触口、鼻、眼等部位。
选购冷冻冰鲜食品时可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反套住手挑选,购买带包装冷冻/冰鲜食品时,要关注食品标签上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条件等内容,保证在保质期内食用。
处理冷冻冰鲜食品所用的容器(盆)、刀具和砧板等器具应单独放置,要及时清洗、消毒。
冷冻冰鲜食品放置冰箱冷冻室保存,不要存放过长时间,与熟食要分层存放。
烹调食品要做到烧熟煮透。原则是开锅后再保持10至15分钟。
尽量避免生吃、半生吃、酒泡、醋泡或盐腌后直接食用海鲜。
食用后一旦出现发热、腹泻症状,要及时到发热门诊就医,并主动告知食用时间、食品种类和食材来源等信息。
②外出
外出时,应随身配备医用外科口罩;
前往商场、饭店、电影院、会议室、车间等人员密集场所,到医院就诊,乘坐厢式电梯及地铁、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时,要正确佩戴口罩;
年老及体弱者或慢性疾病患者外出时,建议佩戴口罩。
③增强疫情防控意识
增强自我保护和健康文明意识,养成勤洗手、戴口罩、讲究手卫生、一米线、开窗通风、清洁消毒、分餐制、生病时减少去人员聚集场所,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遮挡口鼻等健康生活行为方式。
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要及时到附近的医疗机构就医,尽量避免外出,杜绝带病上班或上学。
第四次全性寒潮即将来袭,此次哪些地区能有望降雪?
中央气象台1月14日06时发布寒潮蓝色预警:
预计1月14日至17日寒潮天气将影响我国大部地区,新疆北部、西北地区东部及中东部大部地区先后有4~6级风,阵风7~8级,日平均或最低气温下降6~10℃,其中,新疆北部、内蒙古中西部、甘肃北部、宁夏中北部、陕西北部、山西中北部、东北地区东南部以及云南东部、贵州南部和江南西南部等地降温幅度可达10℃以上。由于近期回温明显,气温偏高,此次寒潮天气降温幅度大,但大部地区最低气温将高于1月6日至8日寒潮过程,最低气温0℃线将南压至江南南部至华南北部,-10℃线位于河北中部-山西南部-陕西中部一线。
预计14日08时至16日08时,新疆西南部和北部、内蒙古中西部、甘肃北部、宁夏、陕西北部、山西中北部、河北西北部、黑龙江东部、吉林中东部、辽宁大部、山东半岛等地的部分地区将先后降温6~8℃,其中新疆北部、内蒙古西部、吉林东南部、辽宁东北部等地降温幅度可达10℃以上;上述地区并伴有4~6级偏北风,阵风可达7~8级。
相对于之前的寒潮,这次寒潮本身的强度并不强,但是因为之前的大变暖太剧烈,温度下降剧烈,相当于“先蒸后冰”,比之前的大寒潮更容易诱发感冒。
另外,这次寒潮南下之初,水汽还是和以前一样,很少,所以全国主要是干冷,只有东北有一些小雪;但15日以后,南支西风形势面临重大变化,由南脊向南槽,进入中国的水汽增多。因此,不仅东北的雪会增加,南方也会有大范围的雨雪和寒冷。
根据今年的气候特点,寒潮往往强于预期,雨雪范围往往大于预期。例如,在上一次大寒潮中,广东应该没有降水,但冰粒子意外落在珠三角平原上;这种寒潮也有“天助”大大恢复,所以降温速度很快,对预防感冒极为不利。我们提醒大家密切关注天气,灵活增减衣物,预防感冒。
关于第四次全国性寒潮要来了和第四次全国寒潮来袭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