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扫千军如卷席(横扫千军如卷席什么意思)

2023-04-27 148阅读

今天给各位分享横扫千军如卷席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横扫千军如卷席什么意思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七百里驱十五日,横扫千军如卷席描写的是什么战斗

“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三句生动地描绘了反第二次大“围剿”战斗的战局发展和红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伟大气魄。“横扫千军如卷席”写出了红军疾风迅虚李雷,所向披靡,干净、彻底消灭敌人的英雄气概,“赣水苍茫闽山碧”则写出了这次进军的起止点。

随着红军差唤迟的胜利进军,赣江已远远地抛在后面,迷茫一片看不很清楚,所以说是“赣水苍茫”。而闽山却已呈现眼前,这里丛山峻岭,到处是一片苍翠青绿,所以说是“闽山碧”。

扩展资料:

赏析:

这是一首大气磅礴的战争史诗,是一曲慷慨壮美的人民战争颂歌。全词用入声韵,固然为词牌所规定,但诗人严守着密集使用入声韵的原则,也是服从了战场广阔、战事紧张、战局陡变的表达需要。密集入声韵繁音促节,紧锣密鼓,有如骏马奋蹄,红旗猎猎,奋迅铿锵,力扣人心。

从“赣水苍茫”到“闽山碧”,不仅说明红军进军的迅速,而且展现了解放了的七百里大地的壮丽风光,抒发了红军在节节胜利之链核中觉得赣水也格外茫远,武夷山也特别青翠的喜悦心情,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何人作于何时?

这首诗是毛泽东在第二次反围剿所做的,名为《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

译文为:

白云山顶的浓云象是愤怒地站立起来,白云山下的冲杀声震天撼地,红军从山上猛冲下来,如同飞将军降临。枪枝如林,直逼敌阵,十五天长驱七百里,从苍茫的赣江边一直打到青翠的闽西山区,红军横扫敌人的千军万马,势无阻挡如同卷席。

意思是:红军在这次反“围剿”首战告捷后,“接着打郭、打孙、打朱、打刘。十五天中(1931年5月16日至30日),走350公里,打五仗,缴枪两万余,痛快淋漓地打破了“围剿”。

1931年5月,蒋介石又调集二十万军队,以何应钦为总指挥,开始了第二次大“围剿”。这回借鉴第一次“分进合击,长驱直入”的战术失败,改为“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战术,从吉安到建宁拉开1条800里长的弧形阵线,兵分4路向中央苏区大举进攻。

五月十六日,红军在吉安县东固伏击蒋军公秉藩部28师。接着在十五天内,从西向东横扫七百里,五战五胜,打破了第二次大“围剿”,并且乘胜追击,解放了广昌、建宁。6月1日,毛泽东带领总部和总前委进驻建宁县城。3日召开军民庆祝第2次反“围歼”成功大会。就在这前纳脊返后,毛泽东在住所西门外天主堂楼上写了这首词。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1931年夏季,国民党军队中央苏区发动了第二次“围剿”,兵力增加至十八个师又三个旅近二十万人马。

为粉碎敌人的进攻,红军做了大量的准备,包括派出侦查人员,加强战术训练,建立野战医院,甚至在部队集中时为节约粮食以减轻补给压力而把官兵的一日三餐改为一日两餐。与此同时,大野碧批赤卫队员和少先队员再次出动,对敌人的后方和运输线进行不断的骚扰。

红军再次使用大规模的运动战术,自一九三一年五月十六日至三十一日的半个月中,从赣江边一直打到福建西北的山区里,一路上找到机会就回身一战,不战则洞饥已,战就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力求围歼。

《渔家傲 反第二次大“围剿”》是毛泽东1931年夏反第二次大“围剿”胜利期间所写的一首词。该词通过对反第二次“围剿”的首次战斗东固之战的生动描绘和整个战役的艺术概括,热情洋溢地歌颂了根据地军民同仇敌忾的革命精神和人民战争的无敌威力。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第二次反围剿

“横扫千军如卷席”出自哪里?全诗是什么?

出自毛泽东的《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

1、原诗为:

《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 毛泽东

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

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

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

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

2、译文:

白云山顶的浓云象是愤怒地站立起来,白云山下的冲杀声震天撼地,连那枯朽的树木也都齐心合力地迎战敌人。红军从山上猛冲下来,枪枝如林,直逼敌阵,如同飞将军降临。十五天长驱七百里,从苍茫的赣江边一直打到青翠的闽西山区,红军横扫敌人的千军万马,嫌悔纤势无阻挡如同卷席。有人在那低声地哭起来了, “步步为营”已失败,悲叹又有什么用呢。

3、赏析

上阕前三句从前线指挥所的所见所闻所感总写战斗,前三句化用成语,说明敌人已经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后两句写短兵相接,红军出其不意攻其无备,从山上猛扑下来,奋力杀敌的情景,又形象概括了红军善于打运动战的特点。下阕前三句概括了红军五战五捷的史实,表现了运动战、速决战、歼灭战的特点和威力,歌颂了红军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英雄气概。

下阙起始三句:“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形象地描绘了工农红军长途进击、连战皆捷的雄伟气势。具体而言:红军在这次反“围剿”首战告捷后,“接着打郭、打孙、打朱、打刘。十五天中(1931年5月16日至30日),走350公里,打五仗,缴枪两万余,痛快淋漓地打破了“围剿”。其中一、三句用豪言续写,中间夹一句触景生情,文笔摇曳多姿!相比之下,敌人又是怎样一个下场呢?“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反动派在伤心抽泣,但是已经来不及了。“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方法屡遭失败,毛泽东以无比辛辣的笔调,极为传神地嘲讽了敌军,歌颂了胜利。

4、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1]  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5、创作背景:

“第一次围剿”结束还不到三个月,1931 年 4、5 月间,38 岁的毛泽东又经历了第二次大“围剿”。这次国民党投入的总兵力是二十万人,采取的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战略。代表王明路线的“四中全会”代表团来到了苏区,提出了红军主力退出中央苏区的主张,甚至要红军到四川去重新建立根据地。毛泽东在会议上严厉批判了这种逃跑主义的方针。前袭在中央局扩大会上,多数高级干部拥护毛泽东的主张,才把逃跑的声浪压下去了。

战役开始后,红军仍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从 4月20日开始后移,向龙冈地区集中。随后又移至东固一带隐蔽集结。三四万人挤在一个狭小地带,三面都有敌人,被称为“钻牛角”。5月14日,得悉王金钰、公秉藩的两个师分别向东固前进。从15日起,红军也分别前移,迂回包围敌人。毛泽东从第二天一早就登上白云山,与朱德一起指挥战斗。至中午时分,就从上次反“围剿”缴获的收报机里听到了公秉藩、王金钰两个师的呼救声。芹仿不久,呼救声听不见了,想来战斗已经结束,毛泽东这才从容下山。这次反“围剿”首战告捷,歼公秉藩的28师全部和47师一个旅的大部,缴枪五千余支。红军乘胜向东横扫过去,又接着歼灭了47师一个旅的残部和43师一部,缴枪四千余支。从5月16日开始到30日结束,十五天中,红军从江西赣江边上的固陂、富田打起,一直打到福建建宁,横扫七百里,打了五个胜仗,缴枪二万余支,又彻底粉碎了敌人的这次大“围剿”。蒋介石在南昌召开的高级军官会议上,在大骂部属无能时,不禁痛哭失声,确确实实地哭了!

1931年夏,横扫千军如卷席的诗句描写的是什么的战斗场面?

1931年4月,蒋介石对苏区发动了第二次大“围剿”。毛泽东亲自指挥中央红军,十五天中(1931年5月16日至30日),痛快淋漓地打破了‘围剿’。”此次反“围剿”胜利之后,词人便创作了这一人民战争思想胜利的颂歌。

《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毛泽东〔近现代〕

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

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

翻译:白云山顶的云层滚动,好像要凌空直立起来一样,山下的敌人狂呼乱喊,鼓噪而上,根据地的军民同仇敌忾,就连干枯的树木,老朽的树桩龃也让启颤齐心协力为红军助战。英勇善战的红军好像飞将军从天而降,无数的刀枪刺向敌人。

在十五天里,红军长驱直入,从苍茫的赣江到青翠的闽山,驰骋七百余里,把来犯的敌人收拾得干净利索。国民党反动派泣不成声,“步步为营”的战术破产了,叹气又有什么用!

《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坦败”》的鉴赏

这是一首大气磅礴的战争史诗,是一曲慷慨壮美的人民战争颂歌。全词用入声韵,固然为词牌所规定,但诗人严守着密集使用入声韵的原则,也是服从了战场广阔、战事紧张、战局陡变的表达需要。密集入声韵繁音促节,紧锣密鼓,有如骏马奋蹄,红旗猎猎,奋迅铿锵,力扣人心。

此词上片具体描写了白云山战斗的经过,下片概括了反第二次大旁衫“围剿”整个战役胜利的情况。全词气势雄伟,构思巧妙,语言生动形象,运用了具体描绘和概括叙述相结合的方法,同时采用了对比的方法,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横扫千军如卷席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横扫千军如卷席什么意思、横扫千军如卷席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助推了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