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洪水(武汉洪水发生在哪一年)

2023-04-19 122阅读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武汉洪水,以及武汉洪水发生在哪一年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武汉洪水(武汉洪水发生在哪一年)

武汉30年来一共发生过几次洪水?

从1990年到现在30年来,武汉一共发生过两次洪水,分别是1998年和2016年。

1998年7月份长江中下游主要站的洪量超过1954年,其中宜昌站1215亿立方米,比1954年多45亿立方米,汉口站1648亿立方米,比1954年多120亿立方米。长江干堤在九江大堤处发生决口,几天之内堵口成功。

1998年6月份起,长江流域出现3次持续大范围强降雨过程。第一次,是6月12日至27日。江南大部分地肢局唯区暴雨频繁,江西、湖南、安徽等地区降雨量比常年同期多1倍以上,江西北部多2倍以上。

第二次是7月4日至25日。长江三峡地区、江西中北部、湖南西北部和其他沿长江地区,降雨量比常年同期偏多5成至2倍。第三次是7月末至8月末,长江上游、汉水流域,四川东部、重庆、湖北西南部、湖南西北部降雨量比常年偏多2至3倍。

受降雨影响,长江发生了自1954年以来第二次全流域大洪水。这场洪水范围比较广,持续的时间也很长。

2016年7月,武汉市发生的洪涝灾害。

截止7月6日12时,暴雨灾害造成全市12个区75.7万人受灾。共转移安置灾民167897人次,80207名群众处于转移安置状态。

全市布设安置点68个。农作物受损97404公顷,其中绝收32160公顷。倒塌房屋2357户5848间,严重损坏房屋370户982间,一般性房屋损坏130户393间。直接经济损失22.65亿元。因灾死亡14人,失踪1人。

扩展资料:

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起因是 

1、赤道东太平洋附近水温异常升高现象,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厄尔尼诺现象,使得中国的北方和长江一带形成了两个大的降雨区。

2、欧亚高原和青藏高原上的积雪较多。

3、1998年7月中旬开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突然南退,位置偏南偏西,这是十分不正常的,造成了长江上游一带暴雨现象发生极为频繁。

4、1998年6月到8月,乌拉尔山、贝加尔湖和鄂霍茨克海三个地区出现阻塞高压形势,造成西伯利亚的冷空气较易南下,这也是长江一带多雨的原因之一。

这场洪水范围比较广,持续的时间也腊如很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和武警官兵和群众奋勇救灾;一些水利工程也起到了分洪作用。

最终损失情况如下:省、市、自治区、直辖市29个。江西、湖南、湖北、黑龙江、内蒙古、吉林等受灾最重。农田受灾22,290,000公顷。成灾面积13,780,000公顷。死亡4150人。直接经济损失2551亿元人民币。

此次洪水暴露出许多水利工程质量低劣的“豆腐渣工程”、也引发了社会上关于“围湖造田”等环境保护问题的讨论。同时,数以十万计的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参与抗洪抢险,抵御从上流直卷的洪峰,守护江河堤坝,史称“九八抗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1998年长历培江特大洪水

                        百度百科—2016年武汉洪涝灾害

今年哪里发洪水最严重

此次洪水受灾最严重的地区就是武汉,汉口属于汉水入江升磨羡之口,清末的湖广总督张之洞吵拍在汉口筑堤(张公提)防洪,长江游尺沿岸刘家庙筑护江堤,

[img]

武汉长岛被淹了几次

武汉长岛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一直是武汉市的重要地标。近百年来,武汉长岛一直灶档处在洪水的威胁之下,共受到洪水的侵袭6次。

1931年,汉江洪水侵袭武汉长岛,这是百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洪水。洪水淹没了整个岛,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1948年,汉江再次淹没了武汉长岛,洪水冲刷了岛上的建筑,造成了更大的损失。

1954年,汉江又一次淹没了武汉长岛,洪水冲刷了岛上的码迹建筑,隐模乱使得岛上的居民经历了巨大的损失。

1957年,汉江又一次淹没了武汉长岛,洪水淹没了岛上的建筑,使得岛上居民受到了更大的损失。

1973年,汉江又一次淹没了武汉长岛,洪水冲刷了岛上的建筑,使得岛上的居民受到了更大的损失。

1998年,汉江又一次淹没了武汉长岛,洪水冲刷了岛上的建筑,使得岛上的居民受到了更大的损失。

近百年来,武汉长岛共受到洪水的侵袭6次,每次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武汉为什么容易发洪水

武衫桥汉处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势低或睁猛平,河流流量大。

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太平洋上空的副热高压与来自北下的冷空气在长江中下游沿岸交汇,故在5,6月常出现梅雨季节,加之夏季风势力弱,盘踞在长江中下游不愿北上,故淫雨霏霏,河流径流量大增,水早早位上涨,出现决堤,造成洪涝灾害。

武汉市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具有常年雨量丰沛、热量充足、雨热同季、光热同季、冬冷夏热、四季分明等特点。

武汉市江河纵横、湖港交织,长江、汉水交汇于市境中央,且接纳南北支流入汇,众多大小湖泊镶嵌在大江两侧,形成湖沼水网。

武汉为什么每年夏天都会被淹啊?

武汉每年夏天都会被淹的原因:降雨总量大、小时禅培清强度大,当中早地排水标准低,排水设施养护不到位。

武汉下雨时地表水外排主要靠的是长江,下大雨时,由于上游水量加大,本地地表受水量也加大,都要汇入长江,这时的长江比平时水位要抬高很多。这样就使城市排水系统与江面的落差缩小,甚至没有落差。城市地表受水就排不出去,严重积水。

武汉市位于江汉平原是江汉和汉贺前江夹击地带,河湖众多。市区低洼地带低于长、汉江平均洪水水位,城区的水雨季是由泵站抽排入江,因此压力更大。

武汉几年发展很快,其中主干排水系统也不断完善中,但是次支管网并没有完全改造升级,短时间强降雨,让现有的排水设施超出负荷,很难运行。

扩展资料:

暴雨的防御

1、暴雨期间尽量不要外出,注意及时通过广播、电视、手机或网络 天气预报等渠道,关注天气预报掌握暴雨最新消息。

2、检查电路、炉火等设施,当积水漫入室内时立即切断电源,防止积水带电伤人。

3、提前收盖露天晾晒物品,收拾家中贵重物品置于高处物品放置于高处。

4、如果身处室外,立即停止田间农事活动和户外活动;

5、在户外积水中行走时,要注意观察要贴近建筑物行走,防止跌入窨井、地坑等。

6、处于危旧房屋或在低洼地势住宅的群众,及时转移到安全地方,提防旧房屋倒塌伤人。

7、驾驶员遇到路面或立交桥下积水过深时应尽量绕行,避免强行通过;当汽车在低洼积水处熄火时,千万不要在车上等候,要下车到高处等待救援。

8、在山区旅游时注意防范山洪,上游来水突然上涨较快时,及时转移至安全区域。

造成武汉洪水的地理原因是什么

最近,湖北武汉的暴雨导致洪水围城,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我们一方面在全力支援灾区的同时,也从地理的角度来思考一下武汉的地理环境特点,看看造成武汉洪水的地理原因是什么。武汉洪水这一地理事件,一定会成为我们地理考试的热点材料,我们一起来思考。

武汉的地理环境

武汉地势为东高西低,南高北低,中间被长江、汉江呈Y字型切割成三块。武汉城区南部分布有近东西走向的条带状丘陵,四周分布有比较密集的树枝状冲沟,境内大小近百个湖泊星罗棋布,形成了水系发育、山水交融的复杂地形。最高点高程150米左右,最低陆地高程约18米。

武汉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具有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夏高温、降水集中,冬季稍凉湿润等特点。

武汉是全世界水资源最丰富的特大城市之一,水域面积占全市面积的近1/4,构成了极具特色的滨江、滨湖水生态环境。

武汉全境水域面积2217.6平方公里,覆盖率26.10%,人均占有地表水11.4万平方米,人均占有地表水量居世界大城市之首,是全世界水资源最丰富的特大城市及中国最大的淡水中心。境内5公里以上河流165条,水面面积471.31平方公里。

武汉现有大小湖泊166个,被称为“百湖之市”,在正常水位时,湖泊水面面积803.17平方公里,居中国城市首位。汤逊湖是亚洲最大的城中湖(面积达47.6平方公里),面积33.9平方公里的东湖在中心城区退居第二,梁子湖是全国生态保护最好的两个内陆湖泊之一。武汉湖泊志记录了武汉市一百多个湖泊的风貌。武汉湿地资源居全球内陆城市前三位。截至2010年,武汉市湿地面积3358.35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39.54%,其中天然湿地面积1561.86平方公里,人工湿地面积1796.49平方公里,享有“湿地之城”的美誉。

造成武汉洪水的地理原败吵因是什么

造成武汉洪水的地理原因与梅雨有关。目前武汉的降雨是今年强度最大、持续时间最长、范围最广的梅雨,伴有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在气象学上,梅雨主要是指每年初夏时期(6月中旬至7月下旬),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等地常常出现的一段降水量较大、降水次数较频繁的连阴雨天气。因这一时段正是江南特产黄梅的成熟期,所以将其称为“梅雨”或“黄梅雨”。又因这段时期气温高、湿度大,为霉菌滋生提供极佳温床,衣物及器具容易发生霉变,所以也叫“霉雨”。对此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有记载:“梅雨或作霉雨,言其沾衣及物,皆生黑霉也。”

有统计显示,梅雨地区全年大雨、暴雨日的三分之一左右都出现在梅雨期。梅雨量一般占全年雨量的20%~30%,有时甚至达50%。由租枯饥梅雨期降水而引起的江河水位上涨时期就是梅汛期。这是我国长江流域、淮河流域主要的汛期,是一年中流量最大的时期。而历史上长江、淮河流域的大洪水也大都发生在梅雨期。

以上内容就是关于造成武汉洪水的地理原因以及相关地理环境的介绍,同学们应该学会从时事热点中找到与我们考试有关的地理信息,并能与我们所学知识进行结合,进行合理的解答,这才弊返是学习地理的关键。

关于武汉洪水和武汉洪水发生在哪一年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助推了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处理。